【创业网Cye.com.cn】始于2012年的电商大战冲击的不仅仅是电商企业本身,还有传统商业企业和制造企业。苏宁电器业绩快报显示,2012年苏宁电器实现营业收入983亿元,同比增长4.7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26.82亿元,同比下降44.37%。其电商业务苏宁易,购实现营收152.16亿元,远低于年初制定的300亿元营收目标。苏宁电器给出的解释是:宏观调控政策持续,家电行业受到一定影响,短期内公司经营效益面临一定压力。
2012年初,苏宁易购发布年度营收目标300亿元,后悄悄调整为200亿元。至2012年底,苏宁易购负责人通过微博宣称实际完成营收180亿元。但苏宁电器业绩快报给出的数据是152.16亿元,仅为年初目标的一半。即使加上商旅、充值、彩票、团购等虚拟产品代售业务15亿元的营收,也不足170亿元。张近东“全年保底200亿,全力冲刺300亿”的誓言宣告失败。
另一大家电连锁巨头国美电器2012年经营状况更加令人堪忧,已于1月28日发布净利润预亏公告。公告称,亏损主要来自集团销售收入下滑、租金费用上升、电子商务业务亏损所致。其中,电子商务冲击是国美电器亏损的重要原因。而2011年国美电器实现净利润18.4亿元。
纯电商企业京东商城2012年业绩同样差强人意。2012年初,京东商城制定1000亿元营收目标(内部要求必须完成800亿元),实际完成600亿元(数据来自刘强东微博,真实性无法证实),与年初制定目标相距甚远。有意思的是,2010年7月刘强东接受媒体采访时信誓旦旦地宣称:2012年将超过苏宁、国美。
几大主流电商企业业绩表现概不如人意,不得不提醒人们思考一个问题:电商,果真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吗?在我看来,中国正在进入一个巨大的电商泡沫时代,人们预期的电商时代还远没有到来。
当众多家电企业(包括家电零售企业及家电制造企业)纷纷将业绩不理想的责任推脱给电商的时候,我们发现有一个企业是例外,它就是格力电器。
2013年1月18日,格力电器发布2012年度业绩快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总收入1000.84亿元,同比增长19.84%;净利润73.78亿元,同比增长40.88%;基本每股收益2.47元。
格力电器给出的解释是: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坚持自主创新,通过技术、产品、管理升级推动企业转型,发挥公司技术领先优势、品质品牌优势、全产业链的优势、规模成本优势;另外通过提升内部管理水平、深化销售渠道管理、做强自主品牌出口提升公司综合盈利能力。
格力电器“营收”和“净利”两项重要指标均实现正增长,且增幅较大。投资机构给格力电器的评价多为“增持”、“业绩好于预期”。
另外,格力电器有可能成为2012年绝对增量最大的家电企业,从2011年836亿元到2012年1000亿元,增量达到164亿元,从目前已知数据看,海尔集团实现增长约130亿元,位居家电行业第二;海信集团实现增长94亿元,位居家电行业第三。
格力电器业绩快报,甚至没有提到电子商务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2012年被公认为中国家电行业的“寒冬”之年,为什么国美电器眼中的宏观调控(主要指产业刺激政策相继退出)及电子商务的崛起,没有对格力电器造成明显影响?这个问题值得所有家电同行思考。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