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网Cye.com.cn】很多时候人们每天都不得不保持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等人、乘坐公交地铁等零散的时间里,打开电子产品中的阅读器看上几页小说成为了人们轻松度过这段时间的最佳选择。但是如此庞大的用户数量却没有衍生出一家真正走上数字阅读商业化的公司的确是整个中国互联网界的一大悲哀,虽然近期媒体上报道了丁小云系列的新闻,但是丁小云系列的新闻的火热并非预示着中国数字阅读平台的未来即将到来,相反,“中国数字阅读平台的希望依旧渺茫”的现象才是丁小云事件中反映出的最真实的一面。
在瞬息万变的互联网中,一本电子书的发展同样离不开写书人、卖书人、读书人。下面我就从这三者开始谈谈我对移动阅读平台的一些看法。
写书人
这是一个商业越来越开放的时代,没有利益驱动又有几人会愿意为无私奉献地分享出那些有价值的信息出来?社交网络上的信息分享是零散的,如果有能力的人在社交网络上拼命编辑的话,是很有可能编辑出不少品类的优质书籍出来,但是数字阅读的未来必然离不开写书人,虽然我并不知道未来“人人都是写书人”的现象是否会疯狂地出现,但是数字阅读平台发展起来的时候,我相信写书人必然还是那些专业的作者们,那这个时候我们就必须思考移动阅读平台可以给作者带来什么了?
说到移动阅读为作者们带来的福利,我想2011年亚马逊推出自主出版业务也许是一个颠覆性的开端,所以后来国内以豆瓣阅读、多看、京东等新兴平台也开始致力于打造一个可以为作者提供更多分成,为用户提供更好服务的移动阅读平台。但是从版税收入高居中国富豪榜第二位的南派三叔在淘宝卖电子书到最近的丁小云事件,我看到的依旧是数字收费阅读市场的惨淡。
南派三叔作为中国作家富豪榜上版税位居前列的畅销书作家,丛书销售量早已在千万以上,高调宣布将在淘宝开通电子书买卖商店,店内商品主要为南派三叔本人和好友孟非、陈坤、唐家三少等好友的作品。显然南派三叔的电子书商店的商品质量在中国的阅读领域绝对是数以数二的,但是为何开业一月的总交易额仅为10万?对此,淘宝网方面还曾经宣布过卖家可以从每本电子书中获得七分收入,南派三叔电子书商店月入六位数并不是难事。天呐,“并”不是难事,在盗版无比猖獗的中国互联网阅读领域,用全国最大的电商交易平台,几名年版税收入累加超过几千万的中国传统作家在淘宝商店的初次试水一月只有10万交易额还好像是又发现了一片新的适合人类生存的大陆一般的话竟然从某些知名人士口中吐出,我真心感觉这是我进入互联网大半年来听到的最大的笑话了。
算上最近丁小云卖出29000元的电子书,数字收费阅读市场真心不太乐观。中国的作家有上千万个,但真正可以赚钱改善生活的人却少得可怜。在豆瓣阅读上,丁小云的图书销量在整个平台应该算是拔尖的吧,如果有人以数字写作为生,他是否可以靠着这家平台维系自己基本的生活是我对移动阅读平台是否步入正轨的一个标准,作为内容的提供者,如果中国的移动阅读平台在现有的分成机制之上,再去保障那些处于平台弱处的签约作者们,平台和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也将变得更融洽,有了大量优质的内容,平台才有可能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为平台的发展做出更大的努力。
卖书人
随着移动浪潮的不断袭击,很多传统出版商也开始带着自己的内容制作正规军开始杀向数字阅读领域。是无奈的保全之举还是觉得互联网的阅读方式会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惊喜?作为可以替代传统中的图书城、报刊亭等图书分销点的互联网公司们,他们正在中国数字阅读领域拼命地跑马圈地,希望可以建立一个在未来独占一头的数字阅读平台,对于这两类卖书人,数字阅读该怎么操作才可以让其全部有利可得?
先来谈谈负责数字阅读平台整体运营的互联网公司吧,平台的构建和运营维护固然需要耗费互联网公司不小的成本,但是互联网公司与传统出版商合作提供电子书的时候已经却无法像传统出版商再收取一定的平台入驻会用了,所以最后平台的盈利大多只能依靠平台自身的广告和电子书的销售分成,所以在这样一种“你赢,大家赢”的大环境中,没有一定基础的互联网公司要想在优质内容稀缺、读者不多、付费读者太少的情况下发展起来是非常困难的,那在平台的前期如何确保公司仍有更多的流动资金来开发?我觉得如果平台在发展自己的作者群的同事和传统出版商合作,推出部分图书在传统市场上流通的话可以小小缓解一下平台的资金问题,这样相比其他寻投资、贷款等方法,数字阅读平台公司走进传统这个已经萧条但未没落的市场中是一个比较理想的选择。对于这些数字阅读平台,我觉得已经开始运平台的公司就必然会对数字阅读充满了希望,虽然可能没有豆瓣阅读那些充满了文艺范儿的用户基础,但是凭借着对未来的憧憬,互联网公司是最相信平台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