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对于传统的出版商来说,这其中的可能就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哪怕在你生拉死拽之下也和你来体验一下数字出版的感觉,但是最后如果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的话,他们就会认为这次试水已经失败,以后还是好好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吧,贪心还是不要太大的好。很多普通的出版商手中的图书资源并不多,适合提供给数字阅读平台里图书更少,他们并不太清楚数字平台能给他们带来的福利,所以最后往往因为产品、资金、人员的缺陷,只得老老实实做好自己原来的工作,然后看着数字阅读这块肥肉滴口水。
其实他们这下普通出版商不肯放开步子走进数字出版的原因大多都是因为大众阅读的定价低,愿意付费的用户少,盗版猖獗的现象更可以无耻地将这些投入大量资源的内容顷刻间就复制过去,不过随着IT技术的不断发展,哪怕你永远守在传统出版领域里面不出来,你可以通过传统出版养活自己,但是这样你就可以避免涉及数字阅读了吗?照片扫描、文字读取,不管是利益驱动还是兴趣爱好,反正除非你有更新更强的传统图书保护机制,否则你就无法阻止传统图书的盗版电子书,与其让盗版商让你的内容作为他的首发,还不如先在数字领域占据位置,在发展的同时与盗版做斗争。
此外,对于某些实力一般,希望跟从行业潮流走的出版商们,他们也或许是被部分资源强大的出版商涉及数字领域后的一些表现变得更加犹豫了。有部分出版社通过独立开发或者交予技术公司的方式推出了APP,并通过APP store等平台开始试水付费数字阅读。但是不管内容多么出众,由于付费的标签已经贴上,用户并不能对内容有更深的了解(当然,试读还是可以初步解决这些问题的)加上习惯越狱使用盗版的大多数人们都觉得数字阅读和数字音乐一样,免费都是应该的,最后如果出版商不大力推广,甚至还花钱去刷榜做营销的话,app很快就会消失在大众视野中,最后很多出版商甚至还收不回投入的资金。这样一来,由于这些有能力去开发APP的出版商在出版业界也都具备一定的影响力,不光这些初次试水失败的出版商们会在近期之内放缓活动于数字阅读的行动,就连很多跃跃欲试的出版从业人员也停住了向前迈的脚步了。
所以如何让卖书人的利益受到保障是当前数字阅读平台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觉得如果平台在专注于开发一个专门提供优秀内容的传统出版图书APP的同时,缩减内容APP制作流程,减少APP制作流程的话,传统出版商也将会更有魄力加入数字阅读领域来,这样有了最基础的内容保障,平台的发展才可以继续保持下去。
可喜又可惜读书人
在中国的数字阅读领域,最可喜的是读书人最可惜的也是读书人!缘何?从幻剑书盟到起点中文,这两家在读者基数的优势已经超过国外某些国家的阅读总人数,所以这样巨大的蛋糕也引得更多的人来竞争了。不过由于中国互联网的法律保护还不太严谨,盗版是屡禁不止的一大问题,而盗版死不绝的主要原因也是因为这些读书人。没有读书人的支持,盗版网站怎么可能会继续运营下去,所以对于未来的数字阅读平台的发展,如何改变那些认为电子书就该免费的读者是平台方急需解决的一大问题。
同样的问题虽然也发生在音乐等内容制作成本较大的领域,但是这样一个共性问题如果没有彻底遏制下去的话,这些领域的数字化就永远无法真正走上正轨。对于改变读者观念这一持续多年的难题,名人效应提倡过,产品强制推行过、媒体公关轰炸过,但是整个互联网的版权环境却也因为不断地曝光变得越发浑浊起来(很多之前并不太了解盗版可以侵害这些大公司巨大利益的人也都冒险一试,希望从中捞上一笔,最后盗版也变得越来越猖獗了)对于这个问题,我觉得依靠相关执法部门与受害人的整治方法净化这个版权环境可能还需要一段挺长的时间,如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我革命,自开平台或者在部分平台上直接免费的话,或许可以对盗版的遏制起到一定的效果,虽然亏损再说难免,但是多家版权出版人联合起来的话,还是可以直接改变用户平时的使用习惯,将读书人引导至自家或者合作的正版阅读平台上,最后再在绝对垄断的基础上一步一步让更多的人愿意接受付费。当然这个免费的时间是一个非常难以把握的东西,而如何在重新收费之后遏制盗版网站的再次狂发也是一大需要做好完备解决方案的问题。
因此,综合上文,我觉得中国数字阅读平台的希望依旧渺茫,这主要是受中国互联网的这个特定环境的影响,所以我也在短期之内也不认为亚马逊的平台+内容+终端的商业模式是否可以在中国复制【创业网Cye.com.cn】。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