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Kantar Worldpanel发布的监测数据:2012年,中国消费者平均在牙膏产品上的花费同比增加了12.5%。 有业内人士表示,截至2012年,我国牙膏市场规模保守估计已经达到150亿元,达到洗发水市场销售总额的一半。尽管在过去两年,牙膏的渗透率已经连续两年保持稳定增长,但中国消费者在牙膏上的花费仍然在持续增加。 不过,面对持续增长的牙膏市场,民族品牌却难以共享盛宴。资深日化专家冯建军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目前,在中国市场上销量最大的依然是高露洁品牌,而且,前五大品牌高露洁、佳洁士、黑人、云南白药、中华已经占据中国牙膏市场75%左右的份额。其中,仅有云南白药为本土品牌,黑人牙膏则是港资背景。 外资品牌继续领跑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云南白药首款牙膏面世到现在,牙膏市场一直较为冷清,但眼下这个市场却“硝烟弥漫”。
随着云南白药牙膏的异军突起,后来者开始纷纷出现,而且均专注细分领域。广药旗下的静修堂推出了中药调理牙膏,哈药集团旗下的三精制药推出了双黄连牙膏,云南白药也推出了专为吸烟人群设计的牙膏。价格都在20元以上。而高露洁和佳洁士也都推出了新产品。 不过,就目前而言,中国牙膏市场仍然由高露洁、宝洁、联合利华三家外资巨头旗下的高露洁、佳洁士、中华品牌把持着。 而据业内某资深人士介绍,在牙膏市场的第一军团中,黑人、云南白药、中华品牌所占市场份额相差极小,经常难分伯仲,竞争异常激烈。 不过,外资牙膏品牌优势依旧明显,高露洁、佳洁士几乎成了牙膏的代名词。在渠道上,这些外资品牌的产品覆盖全国,在各地均占据了主要的市场地位,长期占据各大卖场、超市、便利店的主货架区。 1992年进入中国市场的高露洁,经过二十多年的市场培育,通过与中国牙防协会等医疗机构的合作,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牢固树立起了“牙科专家”的品牌形象。 比高露洁晚3年入场的佳洁士,凭借良好的市场策略,以“没有蛀牙”为产品诉求,瞄准目标消费群体进行“狂轰滥炸”。 有营销界人士表示,佳洁士通过长期在儿童心目中树立良好品牌形象,来影响父母选择牙膏品牌。宝洁公司想让少年儿童在“佳洁士”的产品和广告中成长,形成对佳洁士品牌的忠诚和消费习惯,培养潜在的市场。 而1994年联合利华和上海牙膏厂通过商标使用许可合作,以租赁形式推出的“中华”牙膏品牌,以原有的品牌知名度和在老消费者心中的影响力为基点,推出新产品、新形象逐步向年轻消费群体拓展。 一位本土牙膏品牌的负责人表示,国外牙膏品牌的进入,一方面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牙膏市场的竞争格局,同时也推动了牙膏市场的发展。 联合利华中国副总裁曾锡文表示,不论是国产品牌还是外资品牌,做得比较好的几大品牌,都会在市场细分上下功夫,同一品牌针对不同的消费人群推出不同类的产品。高露洁、佳洁士、中华品牌都有做。 虽然在此之后也不断有外资牙膏品牌进入市场,比如韩国LG旗下的竹盐牙膏、安利旗下的丽齿健等,但都未能撼动高露洁和佳洁士的地位。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