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行业能否为就业市场创造新一轮热潮?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美国政府的决策者往往期待科技行业能够帮助就业市场摆脱不景气现状。与此同时,硅谷创业公司也继续紧随其后,部分是因为他们可以为创始人带来可观财富,而且还有观点认为,这些新公司可以创造大量的新的就业机会。
但是,最近参加沃顿商学院旧金山校区研讨会的四位著名经济学家认为前景堪忧,他们发现科技和创造就业机会之间的关联不会太大,这种说法可能会让很多人感到失望。有的专家甚至提出,科技行业实际上加重了美国经济的失业和其他问题,尤其是精英群体和普通人之间的薪资差距在日益扩大。
沃顿商学院旧金山校区举办了一场研讨会,主题是“科技能否推动下一波就业热潮?”,研讨会的协办方是硅谷商业和技术论坛丘吉尔俱乐部。
研讨会期间提出了不少令人担忧的数据,包括埃里克-布林约尔松(Erik Brynjolfsson) 提出的观点,他是麻省理工学院斯隆商学院教授兼数字商业中心院长。
布林约尔松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安德鲁-麦卡菲(Andrew McAfee)一起合作,对美国四大科技公司的市值和就业人数进行了比较后得出结论,这些公司在华尔街的拥有天价市值,但是创造的就业机会却是少之又少。
苹果、亚马逊、Facebook和谷歌这四家公司的市值曾一度高达1万亿美元,相当于美国所有公司市值总和的6.25%左右。但是这四家公司的员工人数为190,000人,少于美国经济所需的每六个星期增加的就业岗位数量,以跟上人口发展的速度。布林约尔松认为,这种情况说明,不能依赖获得巨大成功的科技公司来创造经济发展所需的就业岗位。
布林约尔松还描述了与科技行业相关的财富分配方面所谓的“明星”效应,这种趋势在过去十年里很明显。他指出,近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大部分成果使得少部分人群受益,这部分人群所占比例不到1%。在很多情况下,即便是一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员工也未能从经济增长中获益。“这已经成了赢家通吃的局面,”他说道。
“科技并不会自动让所有人富裕,”布林约尔松指出,“这是一个悖论。如今,利润前所未有的高,创新也在不断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一路攀升,但是就业市场严重滞后,劳动者获得利润的机会也是达到了6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是我们社会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
布林约尔松引述了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Joseph Schumpeter)的论文,他指出,科技前所未有地给经济带来了“创造性的破坏”,在“消灭”了一些就业机会的同时,创造了其他的就业机会。“但是过去十年是很不一样的。科技并未像从前那样创造就业机会。”
这是一种双重效应,布林约尔松补充道。不仅现在的科技公司本身创造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而且这些公司开发的产品往往导致其他经济领域的就业机会越来越少,特别是其推出的计算机自动设备。此外,离岸外包和工会日益减弱的权力,使得就业岗位的这种双重缺失愈发严重。
“科技进步可以提高生产力,”他说道,“20世纪的多数时期,生产力的提高伴随着就业机会和薪资的增长。但是经济法从来没有规定这是必然的。这个蛋糕可能会越来越大,但是多数人只能分享到很小的份额。这就是最近发生的情况。”
密歇根州的弗林特和德克萨斯州的奥斯汀
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经济学教授恩里科-莫雷蒂(Enrico Moretti)在他的新作《新的经济发展地图》(The New Geography of Jobs)中对此表示同意,该书因对美国劳动力现状的改变提出深刻见解而广受好评。
莫雷蒂认为,美国不止一个劳动力市场,而是分布在大都市的数百个劳动力市场。他指出,这些市场总体上分为三个群体:在新经济中表现良好的、表现不好的及相对平衡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