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创业已经进入了“量子”时代 —— 天文级数量,随机而多态,复杂环境,不遵循传统规律。
创业项目,砍掉 99% 初衷不靠谱的,再砍掉 99% 没资源的,再砍掉 99% 人不对路的,剩下这百万分之一就算有戏。有戏的项目,如果遇上合适的机遇,恰到好处的资金注入,再耐得住寂寞,几万个项目总有几个能转为良性循环。能良性循环,却也不一定能满足投资者的大胃口,项目本身如果缺乏泡沫,多半不被看重,高溢价进入高溢价退出的项目,投资价值最大。
最后幸存的项目,还需要面对立项以来最没有胜算的挑战:行政力量。
揭去打车应用的包装,本质上它所建立的,只是一种利润分成渠道:消费者用钱换时间,司机群体用装机量换生意门路,产品方用运维成本换大数据。如果只看产品逻辑的内循环,这将是一个近似于无懈可击的模式。
但是——你看见了“但是”,就知道准没好事——有一个问题,这样的市场是架在行政监督之上的,意味着要么永远做不大,要么做大了被行政力量盯上,并被这股力量利用唯一垄断且合法的手段强行划分市场。
在一个起步价都要召开听证会做样子的时代,行政力量怎么可能对打车应用这样的地头蛇无动于衷?来自北京的新闻给各类打车应用上了一课:北京市发改委谈出租车调价听证方案:还会出台配套措施。
这则新闻可以视为一个信号,随着互联网创业的影响力逐步扩大,当其波及传统行业自身改造时,传统行业必然会给出不可预料的反应,且对于创业者来说,这些反应基本属于利空。延展到与行政资源相关的其他领域,会发现不少有趣的事情。
延展一:《财政部、民政部、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彩票机构利用互联网销售彩票 有关问题的通知》
这个通知直接掐死了一部分移动端产品,也极大地提高了竞彩类产品门槛。而做体育类的产品,以我的分析,最终都会走向两条路:竞彩,厂商。竞彩可以玩彩票,可以玩地下赌博,但在大陆能合法运营的形态极少,走向厂商的话,要么做成数据商,要么做成体育品牌的附属产品。而这个政策无异于给了众多体育类产品创业人一记闷棍,现在能玩得转的,除了局里有人,就是兜里有钱。
延展二:交通杭州 APP 推出 2 个月 市交通局征 10 人体验
据我所知,国内做停车 App 的团队不下 30 家,产品已面市的,至少上十款。但这都是浮云,因为停车场数据一直是个难题,单纯提供停车场地点的产品,是在卖萌,必须要有实时或准实时的车位信息,才真正帮得上车主的忙。创业团队也好,实力公司也好,一家家去找停车场去谈数据接入?难度实在高。可交管部门一纸令下,这些私营停车场都必须合作,足见行政力量威力。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