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改革国企才能更公开更透明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反复强调,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而国有企业改革,如果能够改出效果、改出水平、改出质量,不仅能够释放巨大红利,而且能够直接对其他方面的改革形成强大的带动力和推动力,使各项改革的红利都得到充分释放。
面对国企暴露的种种问题,前国资委主任李荣融也表示,国企应该比上市公司更公开、更透明。这个“更公开”、“更透明”如何实现,办法也只有一个,就是改革。
对国企如何改革的问题,中国社会各方面也是意见不一、观点纷杂。著名经济学家张维迎就一直坚持,应当让国企全面私有化。这当然是不可取、也不现实的。在政体不可能根本改变的情况下,这样做的结果,只会更加糟糕、更加危险。前苏联以及东欧国家的教训,中国是必须充分吸取的。
但是,螺丝壳中做道场,对国企的改革,如果只停留于小打小闹、小动小改,也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特别是垄断国企,必须走根本性的变革之路,按照市场经济要求,对国企来一次体制和机制方面的变革,能放给市场的放给市场,能通过市场方式解决的通过市场方式解决,能不由政府主导的坚决不由政府主导。
一方面,将民营资本的“活泥鳅”大量输放到国有企业当中,特别是国有高度垄断的领域之中,将国有企业这团死水搅活,达到根治“国企病”的目的;另一方面,政府不要再成为国有企业的“保护伞”,不要再为国有企业的病菌繁殖提供土壤和营养,为包括国有企业在内的市场经济主体创造环境、制定规则、完善秩序,而不是制造不公平。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不要再用行政手段对国有企业实施管理,尤其是经营者的选配,应当充分交给市场,让市场来决定,而不是政府来任命。
在此基础上,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和约束机制,更多的让社会来对国有企业进行监督,让市场来对国有企业的运行、管理和运作进行监管,让国有企业不再围着政府转,而是围着市场转、围着社会舆论与公众转。同样是国有企业,新加坡的淡马锡能够十分规范地运行与管理,为什么中国的国有企业就不能呢?
总之,中国国有企业不是不能搞好,也不是没有规范的办法,而是没有找到病根,没有对症下药。这其中,政府的不开明、不放权,是最主要的病根之一。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