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晚间,国家会议中心门外“黄牛”驻守,在顶层的大会议室里,听老罗(罗永浩)对着数千名粉丝说:“我一个人来到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只看到老乔的墓碑孤零零地立在那里……”
那一天,老罗的锤子ROM(Smartisan OS)操作系统发布。
4月9日下午,移步到国家会议中心一层的大会议室,又听雷军对着数千名米粉高呼:“在人文和科技的十字路口,我们和米粉,浩浩荡荡地一起走过。”
那一天,小米的新版手机操作系统MIUI V5发布。
作为媒体,身处一场场“不高调,毋宁死”的粉丝秀,感受对乔布斯平衡人文与科技的崇拜与追思,发现中国式移动操作系统在演进中多了不少“情怀”。
然而,无法回避的是,这仍是一场基于谷歌Andriod操作系统的改造竞赛,未来移动互联生态系统的争夺战中有几多风险并不可预知,无论身处移动互联产业链上游或下游,都难免上下求索。
原生技术的尴尬
在中国智能手机爆炸式发展中,刷机是个高频词。
事实上,开源技术已极大降低了操作系统研发壁垒,甚至不少中国版本在功耗、安全、图形显示和Web引擎等方面,达到或超越原生Android的水准。
然而,在2月发布的一份《移动互联网白皮书(2013)》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调查指出,构建我国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及生态体系的挑战仍然突出,其中,我国移动操作系统研发对于Android存在严重路径依赖,Android系统当前虽然开源,但其核心技术和技术路线受到谷歌公司的严格控制,我国操作系统研发企业时刻面临谷歌的商业歧视,如延迟代码共享时间、通过商业协议制约终端企业等。同时,知识产权受制于人,由于目前智能手机主要核心技术及专利仍被欧美厂商控制,我国未形成有效的专利体系。
从国内智能手机市场看,我国移动操作系统格局已彻底翻盘,Android显现绝对优势。2009年,Symbian系统仍占据中国移动操作系统市场全年出货量的74.7%,而随着Android系统以开源、免费吸引中国企业大规模进入智能终端领域,迅速成长为市场主导力量。
至2012年底,Android已占到增量市场的86.4%,其它系统中,Symbian仅余2%,苹果iOS占8.6%,Windows占1.2%,而国内自主操作系统普遍未超过1%。正因如此,未来打破原生技术的尴尬,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
3月27日,工信部宣布携手与Ubuntu的开发商Canonical,共同打造中国国际标准的麒麟(UbuntuKylin)操作系统,则是一则备战移动OS的鲜明信号。不过,前有高性能计算机,后有TD-SCDMA,究竟市场多大程度为国字号买单?仍旧是一个谜。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