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的力量
群雄逐鹿的另一个战场中,是各种微创新。
在近三小时的脱口秀中,自居为工业时代工匠的老罗,用“情怀”二字,不断抒发着强烈个人情感的产品思维、设计和创意理念。
尽管,老罗的理想主义让粉丝动容,但这更像是一个人的战斗。相对的,如何借助粉丝力量,小米MIUI已先行一步。
雷军曾用“一项浩瀚的工程”来形容手机操作系统。其实,以滚雪球方式,3年之后,MIUI V5已拥有1.3亿贴的反馈、超过十万米粉参与研发的阵容。截至目前,MIUI官方适配36款机型,网友适配143款机型。MIUI官方只制作了中文简体、繁体、英文三种语言包,而网友制作了高达25种国家语言的版本。很明显,这是一种采用互联网模式开发手机操作系统的新路径。
小米公司联合创始人、MIUI负责人洪锋强调:对于MIUI的突破性技术,小米团队自身必须要想清楚,意指并不能完全依赖粉丝的力量。“正像汽车大王亨利-福特说的,如果我当年去问顾客想要什么,他们肯定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而不是一辆汽车。”
生态系统之争
历史经验证明,操作系统一直是巨头的游戏。无论是PC时代的微软和苹果,还是在移动互联网中的谷歌和苹果。
在中国式移动操作系统的特殊演进中,寡头竞争的格局也越发明显。创新工场旗下的“点心”手机操作系统一度非常走红,在2011年3月,还曾以1500万美元估值获得金沙江领衔的A轮投资。然而,经过两年左右发展,独立第三方手机操作系统被实践证明很难成为移动互联网第一入口,而后估值大幅缩水,最终,在2012年底,被百度全资收购。
之后,百度云OS借以点心团队,新推一款安卓优化大师,将其打造成防御360手机卫士和腾讯手机管家的砝码。
归根结底,这是一场生态系统之争,只有在产业链一端具备相对优势的玩家才能入局,比如,对智能终端拥有大渠道的华为,或在互联网端拥有庞大用户可供迁移的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作为移动互联的新玩家,小米走的是“硬件、软件、互联网服务”铁人三项路线。
洪锋称,目前MIUI用户大约70%来自小米手机,30%来自其它手机刷机。
由于刷机用户不够稳定,MIUI的增量很大程度仍取决于小米手机的销量。值得注意的是,MIUI单月营收已可突破千万,收入来自:游戏、搜索、主题分成,应用商店下载。
未来可以预见的是,小米手机打开了MIUI生态圈最为重要的终端环节,销量可转换为直接的MIUI用户。于是,一个更具粘性和变现能力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生态圈雏形初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