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家点评→新闻
    


官员曝光城市交通政策三宗罪


cye.com.cn 时间:2013-5-24 9:32:25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作者: 我来说两句

《21世纪》:城市交通政策的制定上,你认为应该坚持哪些原则?

刘斌:城市交通不是一个纯粹的经济行为,它首先是一个社会问题,那就应该以公平为基础,在公平基础上追求效率,这是城市交通政策的第一个原则和方向。

大城市的交通不可能达到很畅通的水平,这应该有一个客观判断,经济发达、人口多,要求交通非常畅通是不现实的。我们发展城市交通应该在保证公平的情况下,适度追求效率,而不应以减少拥堵,提高城市车流的速度为最高考核标准。当下城市交通政策的评判标准就有问题,以这样的标准,绝大多数的人不要出门,或者说只坐地铁公交,让少数的人在城市里开车,但这却与社会发展的理念不相符。我们应该坚持,要保障畅通,或者说要改善城市交通的车速,不能以牺牲一部分人或大多数人的权益,而使另一部分人或少数人获益的方式来获得。牺牲了一部分人利益,使得另外一部分人拥有的城市交通特权,这种政策统统都不是好政策。比如限制牌照就形成了交通特权,那以后的新增人口怎么办?外来人口怎么办?这其实是一种保护既得利益者的方式。

城市交通政策的第二个原则和方向是,在政策的制定中,首先应考虑增加有效供给,而非无视正常需求的升级或者压制正常需求的升级。比如说,北京的出租车近期在考虑提价,现在出租车不够,出租车涨价是压制一部分需求,这都不是增加有效供给的方式。这种政策都是逆潮流的政策,因为人的交通质量需求的提高是一个根本的趋势,政府不能试图让我们回到50年前,以那样的思路去解决交通问题是不合理的。

当然,正视交通的需求来制定政策,这其中有一个矛盾,也即是交通资源有限和交通需求无限,这个矛盾的解决中,我们应该充分尊重人的选择。比如,要把人引导到公交车上,那么应采用的思路应是改善公交的质量和公交服务,而不是压制个人需求,把人赶过去。

我们在研究城市交通结构时,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原则,在替代效果的框架下来研究城市交通政策的综合效果。什么是替代效果?比如我坐公交车和自己开车,如果我获得的交通整体感受差不多,我就会选择转变,比如通勤高峰时段,开车也很堵,如果坐公交车感受较过去有改善的话,我是可能选择公交车的,但如果公交车拥挤得受不了,即便公交车完全不收费,很多人也不愿意选择公交车。而在非通勤时间,比如家长带着孩子去医院看病,即使公交车上人很少,我也会选择自己开车或者打车过去,因为这个替代效果很差,但这个时候自己开车和选择出租车,是可替代的。

我们在城市交通的政策制定中,应该以替代效果为政策的一个平衡支点来考虑高峰期非高峰期,不同方式之间的政策效果,进行统筹安排,平衡小汽车、出租车、地铁、公交车、自行车、行人各参与方,以公平为基础来进行政策调控,而不是营造交通特权。

所以,城市交通政策应该发展的方向,我坚持两点,一个是公平的方向,一个考虑替代效果。要避免两个大问题,一个是交通特权问题,一个是压制需求问题。以这样的标准来衡量我们现行的交通政策,那问题就太多了。

“出租车提价不如增发出租车牌照”

《21世纪》:那现阶段的具体城市交通政策应如何选择?

刘斌:战略层面看,当前城市发展的导向需要改变。当前城市的发展是重建设,重土地开发的发展模式,而不是以宜居为导向的发展模式,这个导向不改变,城市交通永远不可能会改善。很多地方是提高土地容积率来做规划,怎么可能会有交通的改善?应该以宜居为导向,以人的衣食住行来考虑发展,城市交通政策才有可能在以后的具体政策措施上有所改善。

具体到具体政策,我认为,私人交通以限制的方式发展是有问题的。比如北京限购车,一旦限制就无法放开,一放开一天可能就会增加出几十万辆车,这样的,越限制越是鼓励大家去购车,因为限制形成了交通特权,大家都愿意去享受交通特权而让别人去受限制。所以说,限制购车的方法,已经限制的城市已经不好办了,但还没有限制的城市坚决不能再限。

第二点,公交的问题。公交在何时是最有效的?高峰时段高峰区域,因此高峰时段高峰区域政府应加大公交的投放,尽量使得通勤、通学这类比较稳定的交通流能转移到公交上,日本和欧洲都是如此,通勤基本是公交车、地铁,通学基本是坐校车。这部分的转换是最有效率,且这部分人的出行是固定的,配置比较容易。

这部分政策制定,要将地铁、轻轨纳入考量,还要考虑提高公交的质量。实际上,把公交车的价格定得过低是不利于坐小汽车的人向公交转化的,低价会造成过度拥挤,中高收入人群很难转移过去,所以只有公交不过度拥挤,才能吸引中高收入人群,我们发展公交来实现改善城市交通结构的话,是希望,中等收入的人群转移到公交上去,而不是让步行、骑自行车的人转移到公交上去。所以说城市公交应有一个合理的价格,合理的供给和合理的拥挤度。我们看公交出行比率,不能单纯看数字,要看是哪部分人转换过来的?如果是开小汽车的转换过来的,这种公交政策是有效的,如果是骑自行车和步行者转换过来的,这种转换是失败的。

第三点,出租车问题。提高出租车价格,应该关注各种交通方式的比价关系,现在却在关注各参与方的利益关系。提高出租车价格来实现增加供给的效果值得怀疑。另一方面,还有些城市的出租车政策有一个观念,就是学欧洲、学日本、学发达国家,出租车成为高端需求,那么现在的价格就偏低。但是发达国家的出租车贵在哪儿?欧美发达国家出租车价格贵不是因为车贵,而是因为劳动力价格贵,而中国目前的劳动力成本还没有那么高,所以出租车行业保持高价并不符合中国当前的国情。而当下,有些城市把出租车往高端发展,比如,上海就做过类似的尝试,搞奔驰出租车,效果并不好。

现阶段,中国城市出租车的发展应该大众化,应该作为私家车的重要替代方式来配置,所以,出租车的数量一定要增加。现在,因为长期不增加出租车的牌照,很多城市出现了大量的黑车,黑车的出现,意味着供给严重不足,中国已经有近10年没有大规模地投入出租车的运力,因为长期不增发出租车牌照,现有出租车团体已经成为一个既得利益团体,有的城市一个出租车牌照已经飙升至几十万。这已经到了出租车政策不得不调整的时候。

第四点,要重视自行车和步行。在城市交通的资源配置中,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不能为了增加道路机动车的通行能力而压缩自行车、行人的通行。我们在新一轮的城镇化过程中,有大量的中等城市、小型城市还要发展机动车,机动车和自行车的矛盾会越来越激烈,如果中小城市都变成当前大城市这样,以机动车为主进行交通资源配置,那么这些城市交通今后会面临很大问题。所以,中等以下城市,应该充分关注自行车、行人的交通资源配置。

所以具体构架中,对私人交通,不能过度限制,而应采取替代的方式引导它;而公共交通当然要发展,但是要充分认识到公共交通的局限性,它只在某些时段某些区域是有效率的;出租车在现阶段要定位为大众化交通方式,增加供给;自行车和行人,要给予充分的交通资源配置安排,否则这样最绿色最健康,中短距离最有效的交通方式将在城镇化过程中被忽视。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2页  1  2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2012年第14届中国特许加盟展览会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