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是中国的思想大解放时期,产生了灿若星河的诸子百家,其中有两支发扬光大,一支是儒家,另一支是法家。秦始皇时曾经焚书坑儒,独尊法家;而到了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后来居上,成为显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儒家统治了一切。老冀一直觉得,汉武帝之后2000多年的中国一直都是“儒为表,法为里”,不知道大家是否同意?
深深植根于本土的中国企业家们,他们的思想自然也离不开深厚的中国文化的熏陶。这点跟老冀在印度看到的情况有所不同:由于历史上一直遭受外族的统治,特别是近200年英国人的统治,很多印度企业家表现得非常西化。
回到中国,老冀有幸在这个商业英雄时代做了将近10年的记者和观察者,有幸与两代中国企业家的代表人物柳传志、任正非、马云、马化腾或者有过直接的采访,或者有过近距离的观察。老冀发现,他们也是继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企业家。
柳传志和任正非是中国最早的一代创业企业家的代表,两人都出生于1944年,都是过了不惑之年才创业,他们创立的企业都发展成了真正的跨国公司。不过,两人的管理思想却有很大的不同。
柳传志有句管理名言“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老冀觉得充分体现了儒家的“人治”思想。柳传志一向强调,具有优秀品格和管理水平的“带头人”是最关键的管理要素。2001年为了解决联想同时发展自有品牌和代理业务,而杨元庆和郭为两位带头人不“兼容”的问题,柳传志不惜将当时的联想分拆成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兄弟登山,各自努力。后来联想控股在发展私募、农业等业务的时候,也是经过反复考察,等到领头人赵令欢和陈绍鹏到位之后才放手去做。这些年柳传志也参与过君联资本(原联想投资)、弘毅投资、联想之星等投资项目的论证,每次他都向投资团队强调,必须找到合格的领头人,为此他还与这些被投资企业的带头人面谈。
柳传志还经常说一句话,“把联想办成没有家族的家族企业”,这也是儒家“家天下”思想的具体体现。在联想大家庭当中,联想人更多地把柳传志看作是一位慈祥的大家长,大家尊敬他,但并不怕他(早期跟他一起创业的人除外)。
对外,柳传志也是长袖善舞,联想一开始是“国有民营”,与大股东中科院相濡与沫,一直到2009年联想控股才通过引入外部投资者,平滑地完成了过渡。在老冀看来,柳传志非常善于跟政府沟通,恪守儒家的中庸之道。
任正非则是另一个极端。在老冀看来,任正非的管理哲学更多地来自于法家。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华为就像一台高速运转、缜密无比的机器,滚滚向前。
任正非一向强调,华为没有个人英雄存在的空间,强调集体奋斗。除了任正非和孙亚芳,很多人恐怕说不出华为还有哪些高层管理者。在法家秩序井然的管理体系中,所谓的高层管理者都只是螺丝钉,随时能够被替换。这种对“法”的极度重视让华为有着超强的执行力和战斗力,却似乎少了点人情味。例如,华为早期规定,代表处的负责人不得本地任职,这个规定就让一些夫妻不能团聚。很多华为海外市场的高层也是今天在英国,明天就被派到日本,不会考虑家属的情况。
老冀认为,法家更强调制度,弱化个人作用,法家的管理思想反映到企业层面,必然是更加注重通过制度对各业务板块的控制。虽然华为已经发展到了年营业收入超过2000亿元如此大的规模,却仍然是一家完整的实体公司,仍然聚焦在通信这一个领域。即使华为从2011年开始大力独立发展企业和消费者业务,仍然采用了事业部的体制,保持对这两块业务的绝对控制。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