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柳传志和任正非会形成如此不同的管理哲学呢?老冀觉得,这与他们世界观的形成有莫大的干系,而每个人世界观的形成,往往与他的出身有很大关系。
我们先看看儒和法这两种思想的产生环境。儒家思想的形成与周朝后期“礼崩乐坏”有很大关系,孔子有感于此而强调“三纲五常”,这是一种精英意识;而法家思想则更强调“论功行赏”,它当时代表的是新崛起的地主阶级而非传统贵族的利益。
刚才说了点背景,老冀再拉回到企业家。柳传志出身于干部家庭,文化大革命的时候仍能够上大学,毕业后进了科研院所,他更倾向于精英意识的儒家思想;任正非的父亲由于解放前在国民党军工厂做过会计而一生不受重用,他小时候生活很苦,经常食不果腹,好容易参军了却由于出身没升上去,最后随着裁军大潮留在了深圳。老冀觉得,他更喜欢“反潮流”的法家思想也在情理之中。
不过,老冀研究发现,中国历史一直都是“儒为表,法为里”,儒法是结合在一起的。而中国的企业家们也是如此,他们一直都是“儒法合一”。
柳传志外在的表现是“儒”,但是内在仍然非常注重“法”。联想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很多不能触犯的“天条”,每位加入联想的员工无论职位多高都要接受“入模子”培训,开会迟到无论级别多高都要罚站,家属不得在公司任职,类似的“法”还有很多。
任正非在强调“法”的同时,也有“儒”的一面。比如他在管理中也强调高层管理者要有“灰度”,不要“一凶二恶”。在公司经营中坚持的“深淘滩低作堰”,也有很强的儒家思想的意味。
也许正是由于他们两人都深谙中国文化和企业管理相结合的真谛,两人才得以惺惺相惜。
老冀观察,在新一代企业家当中有两位也通晓此道,他们就是互联网行业的“两马”:马云和马化腾。
马云更多借鉴了“儒”的思想。阿里巴巴的文化感和仪式感与联想有一比,在公司经营方面马云也是强调在文化认同前提下的充分授权。如今的阿里已经拆成了电商和金融两大块,电商还拆成了25个事业部。
同在深圳的马化腾显然受到了任正非更多的影响,如今的腾讯管理者当中,有大量来自华为。腾讯也更强调对业务的统一控制,更强调制度。腾讯的产品线看起来似乎种类繁多,但仍然基于一个业务平台和技术平台。
两马也是学到了中国古代管理哲学“儒法合一”精髓的新一代企业家,出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他们受到的羁绊也更少,这也使得他们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同时,还能够融会贯通更多西方的优秀思想。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在管理上的成就也许会超过他们的前辈Cye.com.cn。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