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们怎么做呢?我们想做个创新基金,广告全部免费,发行全部退出渠道,杂志就不卖了,杂志本身就是个纪念品,把优质的内容免费送给用户,这是向申音和罗振宇学习,我也想在纸媒上进行尝试。杂志到广告商那就真的是乞丐,人家给你分个一年10万、20万,我觉得那个真屈辱,《创业家》自己试了一把,通过创业家渠道,帮酒仙网送酒,搞事件营销,一期杂志的收入能做到百万以上。
我觉得中国媒体的春天还是很大的,咱们就等着那个寒冬慢慢过去,熬到开心的一天。
牛文文认为做内容,然后找赞助广告,再做收入方式是死路。新媒体创业分四层:内容、关系、用户、营收,从第一层直接跳到第四层,是有问题的。对于新媒体,因为能直通用户,用户在免费消费新媒体提供优质内容的同时,也可以直接购买新媒体提供的增值服务,新媒体的优势在于用优质内容与用户建立关系,然后成为渠道。
但如何把内容变成用户,是难题。目前“逻辑思维”、“凯子曰”都在做这方面尝试,王凯在讨论会现场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1
(图为前央视著名主持人,现自媒体人“凯子曰”、“凯叔讲故事”王凯)
王凯:
做新媒体是找死,不做新媒体是等死。
跟大家汇报汇报我们自媒体,自媒体有两个产品:一个叫“凯子曰”,一个叫“凯叔讲故事”。很多人在问你这个“凯子曰”在表现形式上和其它的都一样,比如“晓说”、“罗辑思维”,有什么区分?你是怎么定位的?
说实话,我在做之前最怕别人问我怎么定位这个问题,因为我不姓高、不姓罗,我跟他们天然就有所区别,我总会拢住爱听我讲的一批受众,那是不是有这样一种心态就能够把自媒体做好?先不说做好,能不能把自媒体做舒服?起码一开始做的不舒服,我们大概录了两期废节目,而第一期节目反复录了几遍,自己看了都不满意,反复磨合。
我从央视出来之后,认为自己做自媒体应该处于什么样的角色呢?我认为我是制片人、我是总导演,团队来和我一起打磨内容,最后做出这么一个节目,其实这还是一个传统的电视台做节目的思维,这样做出来的“凯子曰”放在网上,那就是一个电视台的节目放在网上,和央视任何一个节目在优酷上没有任何差别,所以那时候我非常困惑。
原来做传统电视节目的时候,当我定好了一个选题之后,我的团队会把大量的诉求整合成一篇稿子,之后我一录就完了,一开始就是这么想。但是后来发现,当自媒体这个“自”字摆在你的心头的时候,别人对你的很多帮助对你来说是在扯后腿,比如很熟悉我感觉的一个编导,他在写出一份稿子的时候,我觉得对我已经造成了完全的干扰,它已经不能代表我此时此刻对这个话题想说的心里话,而任何人不能帮助我说心里话,这是没有办法的,所以我和团队都很痛苦,包括现在做的节目都是熬夜一个字、一个字写出来的。
第二点你会发现,你的工作量和自己所想象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我有一天发了一篇微博,调侃真的是被人拉下水了,微信每天推荐一篇文章,要有点评,文章之前要有60秒的思考,一本杂志每期30篇文章也就够了,我做自媒体首先微信这块我做了一个全职主编的活。
我还有个产品叫“凯叔讲故事”,专门面对小朋友的,隔天给他一个新故事,都是头天晚上我给我的女儿讲,第二天放在网上,这是全职电台节目的工作量,再加上“凯子曰”的节目。
不瞒大家说,一开始我做“凯子曰”的时候,我是把稿子写好了以后弄到提词器上,然后我对着提词器说,但是网络观众和电视观众如此不一样,之前做电视节目从来没有人说我在看提词器说,网络观众会说“哥们儿,你丫在装!”我就不知道自己在装什么,后来我就干脆不要提词器了,这是最大的感受。
后来我发现我做这么一个自媒体,我怎么就自己一下卷到一个泥潭里很难受也很累,但真的累吗?后来我换了一种思考方式,因为我重新捋了一下自己辞职前和辞职后的生活,辞职前我在央视平时做至少两个日播节目和一个周播节目,其中一个CYE日播节目还是早晨5点钟要起床的早读报,那时候觉得自己没有生活,但做自媒体尽管累,但有自己的生活了,熟悉我的朋友都知道,现在的体形完全不一样了,为什么?我每天有大量的时间可以跑步,每天跑10公里。
我还发现自己有时间学骑马了,整个人就变得很健康。再有,我觉得一个创业者的心态不能把自己投入到一个创业之苦的过程中去工作,包括我《财富故事会》原来讲的80、90%的创业故事,就是这哥们儿多么艰难,抛妻弃子啊,最后被逼上绝路了,我从辞职之后想创业,给了自己一些洗礼性的变化,首先我强迫自己减肥,用40天的时间减了20斤,然后用自己迷上跑步,每天跑10公里都没有问题,然后给自己的眼睛做了近视眼手术,想在生理上改变,让自己变起来,现在我对自己的生活状态是非常满意的,我的女儿、夫人对我的状态也很满意,因为觉得这个人健康了,似乎陪家里人的时间还多了一些,说实话我不知道这个时间是从哪来的,但确确实实不一样。
这是创业的心路历程,再接着说创业的项目。“凯子曰”,如果说有定位的话,我们是希望做一个节目给大家解解压,希望给新30人群看。因为我今年马上35岁了,这个年纪了身份在发生着变化,为人子变成为人父,虽然身份的变化你会发现生活当中的各种纠结和bug在这个年龄段是突变,那怎么办?我们总要舒缓自己,所以凯子曰每一期节目都会讲一个到几个故事,通过这几个故事来解读某一个人生当中的bug,告诉大家我们并不孤独,每个人都会遇到这个坎儿,看看他们是怎么过的,你看看这些牛人、名人,其实折也都是折在这上,生老病死、爱恨情仇谁都离不开这八个字。
到底怎么盈利?我不考虑这个事,申音比我着急,起码头一年我都不考虑盈利,我不知道他怎么想,能不能撑住?但我还有一个和钱相对走的比较近的产品叫“凯叔讲故事”。
我女儿每天晚上起码三个故事才能哄着,而我通常都把自己讲的眉飞色舞,但讲故事的时候我会体会她的专注和呼吸,然后我会知道今天讲的这两三个故事哪个故事是她最喜欢的,第二天我就直接在我的微博上发出去,我觉得反馈特别好。我就尝试着把这个故事放在我的女儿幼儿园的群里面,妈妈们也都感觉特别好,有人说你能不能每天给我们讲一个?
我就觉得奇怪,在市场上像这种给孩子讲故事的软件太多了,多如牛毛,怎么不听这些,就觉得我这个这么好?真的讲的这么好吗?于是我就上网下载所有的有关给孩子讲故事的APP,后来我发现,一方面我确实讲的好,再有一方面是大家太差了,太不了解孩子了。比如我不会像那些所谓的少儿节目主持人一样,学小朋友的口气说“小朋友你好!”,我今天要给你讲个故事,这个故事的名字叫什么呢?我一定是以一个父亲的心态给他讲,甚至我不会出现小朋友这个词,我只是称呼“宝贝,今天我要给你讲故事”。第二,绝不配音乐,因为想把音乐配好一定是成本很高的事,但如果配不好你在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再加上自己很好的声音足以吸引孩子就够了。
凯叔讲故事怎么盈利呢?我是希望把凯叔讲故事今后变成一个小而美的垂直电商,不但在这里可以听到我给你讲的故事,而且同时点击一下可以买到这本故事书。
我相信我讲故事的魅力,我相信即使在不推广的时候,从微信方面看每天增加的人非常多,如果在微信里再加入一些游戏性的会更好。但只是卖书吗?应该不只是卖书,当信任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希望达到半代言式的效应,比如凯叔认可的某一个奶粉品牌,凯叔认可的绝不含甲醛的儿童服装品牌,一个领域只做一个品牌,这是我想在凯叔讲故事上想深耕做的,不知道能不能成功,挺有意思。
做自媒体,当然不是自媒体自己一个人的事情,我想记者写东西,能自己完成。但“凯叔讲故事”、“凯子曰”是一个全平台的东西,今后凯叔讲故事恐怕也会有视频节目,它需要一个很强大的团队,我们现在这个团队的带头人我是非常欣赏的,他们经常会想方设法的想微信里一个独特的玩法,例如昨天在微信当中他们想变着花样一个玩法,全部粉丝居然有2/3都参与了,这就是“凯子曰”,非常活跃。包括进入到“凯叔讲故事”研发环节的时候,我相信这里的活跃度一定是惊人的。
三位发言人背景简介:
申音:NTA创新传播机构创始人,原《创业家》杂志主编。
牛文文:《创业家》杂志创始人,原《中国企业家》主编。
王凯:央视著名主持人,现为自媒体人。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