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 道 直 达 - 创业网首页 - 创业资讯 - 专家点评 - 创业观察 - 创业人物 - 创业指南 - 项目分析 - 政策法律 - 创业培训 - 创业服务 - 奇思妙想 - 创业圈子 - 创业论坛

创业网-中国创业门户网站
创业新书推荐 - 创业项目库 - 商业模式 - 法律在线咨询
创业专家在线答疑
酒店管理专家答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专家点评→新闻
    


中国与世界经济的现状及未来


cye.com.cn 时间:2014-5-22 8:19:41 来源:价值中国 作者: 我来说两句

——专访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者主罗伯特·希勒

林永青:首先,感谢您接受《腾云》杂志和价值中国网的联合采访。去年您在媒体提到,“中国的经济奇迹是一个鼓励人们做出现实的伟大故事”。很多年前伦敦政经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表示过类似的看法:“历史事件往往不是智慧或能力,而是偶然的瞬间。一些历史上大的事件只是一些随机产物。比如,如果足够多的人相信西方的没落,西方就没落了。”您如何比较中国和西方的不同“历史故事”呢?

希勒:中国书写的是复兴的故事。我不是一个中国历史学家,你让我比较中国和西方之间的历史启示,我能力有限,只能简单阐明我的想法。我只是知道中国近代,有一段几百年的磨难。但是我也知道,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一直在世界拥有领先的地位。就是回到中国清朝中期的时候,相比欧洲,中国也有一个鼓舞人心的时期,我不认为当时的欧洲同样具备。

而在最近几年,我认为,一个伟大的文明复苏的思想是中国发展的根本性的动力。中国人把它看作是正在发生的历险。但(这种经济发展)对于欧洲和美国,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故事了,这样的历史在那里的人们身上上演过。在中国,人们亲身感受到他们同中国崛起的关联性和与责任感。而在我看来,对于美国来说,这样的故事发生在200年前,今天的美国人不再具有共同为国家发展做出牺牲的意愿。所以储蓄率在今天的中国非常高,而在美国非常低。我听到了很多说法,其中一个是中国人的历史时刻感。中国人为自己承担的义务作出贡献。

林永青:您能谈谈美国或西方的未来发展趋势吗?西方世界会衰落吗?

希勒:历史表明,每一种文明都是来来去去,但目前我没有看到西方有任何危机的迹象。在二战以后,美国有特别的优势:它未受战争破坏。此外,也许因为美国是一个更大的经济体,自二战之后美国政府比当时的其他欧洲国家更愿意支持科研。所以美国在那一段时间一直存在优势。

然而,今天,正如你游历世界各地时所看到的,现在人们意识到了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各国的经济也都开始腾飞。曾经在20世纪60年代,大部分诺贝尔奖得主来自美国和欧洲。诺贝尔奖曾经被欧洲人垄断,但随后渐渐转移到美国人头上。现在,我觉得诺贝尔奖可能已经转移到更多的国家。这样的情况与当时可用于研究的资源密不可分。20世纪60年代,美国的高等教育比欧洲和世界其他地方更为普遍和盛行。这一现象今天已经改变了,美国的独特性将被削弱。但我不认为这对美国人是一件坏事,世界各地教育经济的腾飞是令所有人兴奋的。

林永青:我在报纸上看到您建议,“中国政府应该做一个长远规划,以避免富人与穷人之间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2012年3月,奥巴马签署的《就业法案》(JOBS ACT)就与社会化创业融资(众融)、与创造就业机会都息息相关。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马上就将通过JOBS法案的第三修改案。在过去,只有合作投资者可以进行网上投资,而第三修正案将允许每一个普通人可以在网上投资、获利。人们普遍认为,众融将开启”资本民主化“的道路。创新金融工具,正是您的研究重点。能否对互联网金融的崛起,众融、P2P网贷,或其它新兴金融模式做出评论?

希勒:是的,非常好的话题。金融创新我一直以来的研究领域。刚开始,人们对众融持怀疑态度,因为他们认为众融虽然前景非常大,但现在仍然处于婴儿阶段。然而,就在前段时间,我得到了一本来自西班牙巴塞罗那的书,《Catalonian Independence》(《加泰罗尼亚独立》)。这本书是由当地公众通过众融(Crowd-Funding)集资出版的。真是一个有趣的事情:这是以前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它揭示了众融如何释放了人类的想象力。现在众融机构开始占了报纸上的整版广告。在我看来,众融拥有”民主化金融”的强大潜力。

在这一点上,我同右翼的保守经济学家哈耶克持有相同见解。在20世纪40年代,他就写了一篇强调人类思想和知识分散在千千万万人身上的文章。(指:个人知识、与个人化的隐性知识。--译注)哈耶克认为在40年代,“中心化”盛行。“中心“可能是公司的总裁或政府官员,他们用被认为是正确的科学方法来做所有决策。但现今,他是绝对正确的:更多的知识却是分散在数以百万计的人身上。我们必须听取所有的声音,这也正是自由市场经济允许我们去做的。而且,正是如众融或类似的互联网借贷这些自由市场经济的内部机构,大大推动了社会“去中心化”的发展。

林永青:您是否听说过《中国统治世界之时》这本书?书的作者,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Martin Jacques认为,中国模式将主导整个世界。那么您觉得除了中国式思维方式之外,有什么东西可以称作是“中国模式”吗?您对金融危机后的中国和世界有什么建议?

希勒:我们已经离开了金融危机。谈到中国,就要细化到社会学观察。在我的家乡,中国人开的餐厅和企业无处不在。中国文化中有很浓的商业导向。独特的是,中国人更愿意拥有不寻常的高储蓄率。当我抬头看到月亮,我也会认为中国人将在上面开拓殖民地(笑声……)。其他国家没有做这样的事情的意愿。例如,《虎妈战歌》的作者的丈夫就是犹太人。她最近又写了一本新书,表明中国人和犹太人是个很好的组合。

林永青:是啊,犹太人和中国人的共同点在于,雄心壮志与承担风险;不同点在于,2000多年来,犹太人在历史上都是被外族人折腾,而中国人一直在自己折腾自己。当然,共同点这一面将越来越明显。

希勒:世界变得愈来越一体化,我不认为存在任何一个完全不受全球化影响国家。好像无论我去哪里都是一样的。在巴西开会时我还以为我是到了瑞士。所以我认为,你可以在任何地方发现非常相似的人和事物。

社会学家罗伯特·默顿说,几乎可以划分社会中的两种人:世界主义者和“当地人”。默顿的作品写在20世纪50年代左右。世界主义者们四海为家,想走遍全世界。而“当地人”,谁也不敢离开自己的城镇,从不了解外面的世界。默顿说,通过问一个问题,你可以很快辨识一个人是世界主义者还是当地人:“你喜欢你的城市吗?”“当地人”会大大称赞他们的城市,但世界主义者没什么可说的,因为他们没有焦点城市。我认为,就是在中国和印度,受过教育的人们都拥有一种逐渐趋同的文化,而这一情形将继续下去。世界正变得统一。

林永青:所以,您的意思是世界文化将要更多地融合在一起?在您的观念中,这是一种积极的评价吗?

希勒:对,但我其实正在担心这个问题。“当地人”在全球化的大环境下没有优势。

我对很多国家进行了经济态度的比较,但不包括中国,如美国,俄罗斯,乌克兰,东德西德。总的结论是,基本上人们都是一样的,世界越来越相似,互联网为这种趋同助力。我现在甚至不关心使用的是什么语言了。我的祖先来自立陶宛(Lithuania),这是只有一个300万人的欧洲小国家。当我获得诺贝尔奖时,我接受了立陶宛记者的采访。之后她给了我这次采访的立陶宛语稿件,以为我永远不会读它,因为我不会讲立陶宛语。但我只是在Google上按了按钮,便开始用英语阅读。哈哈哈,我还发现了她在报道中对我开的一个玩笑。

林永青:真是很有趣的经历,也佐证了您前面的观点:世界正在变得日益趋同,而且无障碍。最后,希望您为我们的读者解读一下您的新书《金融新秩序》中的主要观点。

本新闻共2页,当前在第1页  1  2  

转播到腾讯微博
分享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创业网【 www.cye.com.cn 】-创业路上 与你同行

·相关热点
·相关工具
·新闻评论
会员名称:
密码:匿名 ·注册·忘记密码?
评论内容:
(最多300个字符)
  查看评论
免责声明:  
  凡本网具体标明“来源”的所有文字、图片和其他形式的文件,均为转载稿,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果您对本站文章版权的归属存有异议,请立即致电010-51285022或致信chuangye◎vip.sohu.com通知我们,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
 
最新资讯
   
 
创富之星
   

 
新书推荐
   
 
论坛精华贴
   

 
热点汇总
   
创业项目 创业计划书 大学生创业 创业好项目 创业故事 商机
创业板 大学生创业贷款 创业指南 小本创业 创业板行情 创业网
养殖业什么最赚钱 网上赚钱 怎么赚钱 做什么小生意最赚钱
染衣加盟 服装加盟 餐饮加盟 商业计划书 商业模式 品牌加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