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TV2《国情备忘录》
解说词作者 总撰稿人 高强
CCTV2《国情备忘录》第一集:中国之谜(解说词)
CCTV2《国情备忘录》第二集:人口大计(解说词)
CCTV2《国情备忘录》第三集:农字当头(解说词)
CCTV2《国情备忘录》第四集:苍茫大地(解说词)
CCTV2《国情备忘录》第五集:资源扫描(解说词)
CCTV2《国情备忘录》第六集:山水之间(解说词)
CCTV2《国情备忘录》第七集:民生纵横(解说词)
CCTV2《国情备忘录》第八集:创新元素(解说词)
CCTV2《国情备忘录》第九集:中国脚步(解说词)
-------------------------- 《国情备忘录》书籍及DVD团购订购电话:010-51285022 --------------------------
第三集 农字当头
提要:三十年改革开放,我们解决了大量的农村的贫困人口问题,我们现在农民的总体解决了温饱问题,正在向小康方向迈进。但是我们要看到我们现在的农民的人均收入也仅仅是相当于城市居民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农民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落后我们城镇人均收入的增长速度,这个差距现在还是在继续扩大。三农问题由此成为中国政府关注的重点。
工业化进程大都伴随着农业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大幅下降。今天,尽管中国农业在国民经济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1.3%,可农民仍然占到总人口比重的近60%。中国有2.4亿农户,这种一家一户式的微型家庭农场面积 平均只有0.5公顷。
农民不小康,中国不小康。为什么我们会长期存在城乡的巨大差距?农民增收难在何处?乡镇企业发展的难点在哪里?农民进城务工是不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希望所在?农民进城后新的问题又有哪些?
---------------------------
中国是农耕文明的发祥地,黄河长江流域肥沃的冲积平原,曾是我们祖先赖以繁衍生息的粮仓。如今这周边依然富饶,但昭示其生命力的,不再是泥土里的产出,而是一座座新兴工业城市。
先农坛、后土祠,这些千百年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庄严祭坛,已经淹没到高楼大厦的深谷中去了。北京东门仓胡同这些曾经的皇家粮仓,也早已经变了模样。
在60年的时间里,这个国家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转身。工业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急剧上升,农业的比重已经下降到11.3%。
虽然我国在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它拥有7.2亿农民,320多万个村庄,中国仍然是个农业大国。
片名:国情备忘录——农字当头
2005年4月7日上午10点,在大海上行驶了22天之后,一艘来自加拿大的 “蓝色梦想号”的货轮停靠在我国深圳赤湾港。对于这艘货轮来说,这只是一次平平常常的靠岸,但对于中国来说,这却是一个值得记忆的时刻。船上装载的4万3千多吨小麦,是联合国捐赠给中国的 最后一批扶贫粮食。联合国援助中国已经整整26年,从这一天开始,中国的粮食不再依靠外来的援助了。
采访: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主任
我们十分有信心 中国 能自己养活自己,粮食生产 将来中国有能力帮助其它国家
中国人以占世界百分之七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五分之一的人口,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了粮食的自给自足,令全世界瞩目,甚至很多人感到不可思议。而他们也许不知道取得这样的成就,蕴含了中国政府多少的艰苦努力和数亿农民的巨大贡献。
新中国建国伊始,中国农民的贡献就已经载入史册。
这段50多年前的资料录像,记载了那个火热的年代。也记载了那一代中国人承担的历史使命。这是一个奉献的年代,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工业,只能从落后的农业中挤出资金。
(资料片现场声:)“没有先进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农业,就不能生产出足够的粮食和原料供应工业,就不能为国家工业化积累更多的资金”
从1952年到1978年间,通过统购统销,农业贡献资金4500亿元左右,支撑了国家工业化的起步。在短短的28年里,一个连铁钉都需要进口的国家,以惊人的速度建立起了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离不开那时打下的基础,而这一切,我们的农民功不可没。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多种因素的制约,相当长时间以来,我国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当贵阳的城市居民开着车去上班的时候,毕节大山里的农民要走7个小时的山路 才能到镇里买双凉鞋;当城市里的孩子 在丰富多样的课程设置中自由选择时,会宁山区的学生只能挤在破旧的教室里 上着带有浓厚方音的语文课——
同期:春晓 唐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