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治理环境污染的气魄,确实让人们惊叹!
内蒙古乌拉山电厂、小龙潭电厂,这些服务了几十年的电厂,随着一声声的爆破声,烟消云散了。到2009年6月30日,全国已累计关停小火电机组7467台,总容量达到5407万千瓦。
从2005年开始,当时的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曾经连续三年采取严厉的环保行动,被民众称为“环保风暴”。
2005年,目标直指电力企业。总投资超过1100亿元的30个电力项目,因为没有进行环境影响评价,被叫停。
2006年,治理的重点又放在了环境污染严重的化工产业。对总投资约290亿元的10个项目进行了查处。
2007年的环保风暴力度更大,治理的对象是82个电力、钢铁、冶金等项目,并首次使用“区域限批”的办法,也就是说,如果一个城市的一个项目违规,将导致该地区所有项目暂缓审批。唐山、吕梁等4个城市以及国电集团等4家电力企业受到了“区域限批”的制裁。
吕梁在山西省属于经济发展落后的地区。2007年,吕梁市的财政收入为102亿元,从1998年的财政收入10亿元增长了10倍多。在限批令下达的时候,全市正在召开推进经济发展大会。
董洪运:山西省吕梁市市长:
我是在市里边正在开会,安排如何加快项目推进,正是在加快发展的热头上的时候,“哗”来了一瓢冷水。
李海玉:山西省吕梁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
我们当时申报的就是基本上160多个项目,总投资大约是600多亿元,下达(区域限批令)以后,这个不是发展的问题,是年度计划,什么十一五规划,还要倒退呢,这可怎么办?
“区域限批”使吕梁失去了一些项目,但是,从2007年1到6月,五个月的时间里,吕梁市空气质量二级以上天数累计达到138天,同比增加37天,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64%,在山西省11个重点城市中的排名由倒数第一上升到正数第五。
在轰轰烈烈的环保风暴过后,国家采取了更持久的环境经济新政。运用价格、税收、财政、信贷等经济手段,以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
全球气候正在变暖,这在很多地方都可以感觉到。
这里是北京什刹海,每年冬季,这里都是市民体验冰上运动的天然冰场。 2003年,冰场是在12月10日开放的,2004年推迟了五天,到了12月15日,2005年为12月17日,2006年又推迟了10天,到12月27日才开放,2007年的时候,实际上到了2008年1月1日才开放。
被称为“亚洲水塔”的青藏高原冰川在过去的40年里已经大幅后退。这里是我国乃至亚洲许多主要大江、大河的源头。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恒河、印度河和湄公河等都发源于此。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报告指出,根据目前的消融速度,喜马拉雅冰川在未来30年里将消失80%,这意味着,我国和亚洲数亿人的饮水来源将无处可寻。
全球变暖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温室气体的排放。煤炭的采掘以及在发电、取暖中煤炭的燃烧,是产生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
在我国,煤炭是最主要的能源。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使全国各地不同程度地出现了排放增多和大气污染等问题。
山西省的煤炭资源丰富,占全国探明储量的26%,占全国总产量的四分之一强,素有“煤海”之称。这数不清的密密麻麻的线条,是运送到全国各地的煤炭列车,这川流不息的是运送煤炭的大卡车。煤炭既给山西经济注入了强劲动力,又让当地环境付出了巨大代价。
李留澜:山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
老百姓就编过四句民谣,挖了我的煤,流了我的水,冒了一股烟,留下一堆灰,也对我们这个环境一种破坏,带来的后果,也算是一种抱怨,或者是一种无可奈何的一种调侃吧。
1997年,在日本京都,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参加国制定了《京都议定书》,它以法规的形式要求各国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政府在1998年签署、并于2002年正式核准了京都议定书。
在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的同时,民间的环保力量从来没有停止过行动。从1994年“自然之友”成立至今,我国的民间环保组织已经达到3500多家。
北京民间环保人士廖晓义,2004年,向社会倡议,夏天把空调的温度设定为26度。
把空调从18度调到26度 这小小的8度 可以削减10%到15%的电力负荷 它能省下大量的能源
三年后,政府将廖晓义的倡议写入了法规。
云南农民张少忠用两年时间把滇池湖畔一座高近两米、占地近10亩的垃圾场改造成花果山。
浙江农妇韦东英几年如一日地,收集污染企业的证据,进行举报监督。
韦东英: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南阳镇钨里村村民
因为环境一天天这样恶劣下去,钱是一天天会多起来,我就怕哪一天我们的钱像金山银山,一堆在那里,这个钱无法买到东西,现在是可以享受,到我们子孙后代的时候,就怕哪一天,这个钱,赚来的这个钱,拿来擦屁股都还嫌硬,这个东西。
企业家罗红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设立了总额为1000万元人民币的环保基金,主要用于培训全球青年环保领袖,支持国际上很多重要环保项目的开展。
这是一位摄影师眼中的环境污染。正是这些照片,让卢广成为第一个获得尤金•史密斯人道主义摄影大奖的中国摄影师。
卢广:自由摄影师
现在老实说,我获奖之后的一种感觉是,应该是,对我内心来说,对我肯定很高兴,但是对中国现在污染的问题的严重,一直是很忧虑的,很难过的。所以我想,通过这次获奖,能够引起各方部门的高度重视,真正解决中国现在污染带来的严峻问题。
从2005年起,卢广就走遍了我国的西部、中部和东部沿海,足迹踏遍黄河流域、长江两岸,用数万张照片真实地记录下我国污染现状。
卢广:自由摄影师
这些都是化工园区,这是沿海的化工园区。整个江苏省的每个县,只要是在沿海的,或者在长江边上的,都有化工园区。沿海和长江都去过了
本来长江旁边有很多的排水管,这是排涝管,水利部门批准的他们的排涝管,但是他们那些工厂利用这排涝管来偷排一些污水。
这是当地的农民,在那里种菜的,我这几年每次去,他们都在,我今年又去了,今年一样,污水照样存在。后来他就跟我说,你都来了很多次了,每次都在这里拍了照片,但这些污水天天还是排放,没有改变,看来你也没有什么用的。
我最早看到的,最震惊的应该是西部的污染。浓烟滚滚的黄色烟尘,就像一个毒气弹爆炸。cye.com.cn那种感觉,特别恐怖。这是2005年拍的。因为2005年这组照片通过网络媒体发表以后,引起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包括环保部也下了工作组下去,解决了一些问题,特别是像这种,就是20吨以下的焦化厂全部关停。污染还是存在,但是就是少一些,比以前要明显降得很多。
2009年12月7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这是继《京都议定书》之后又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全球气候大会,被比喻为是一次“拯救人类的最后一次机会”的会议,将对地球未来的气候变化走向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2009年11月25日晚,我国政府郑重地向全世界宣布,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这远远高于美国和欧盟提出的减排目标。
解振华: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虽然实现上述行动目标,特别是碳排放强度下降的目标,需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但是中国实现上述目标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