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亏是盈,如今判断似乎还为时尚早。
不过,上海世博会是历届世博会中规模最大、投入也最大的一次。今年7月,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坦言,上海世博会没有中央财政的投入,而其目标是不赔不赚。这意味着世博会的经济账能否持平完全靠上海自己。
在历届世博会中,除了各等级赞助金和门票收入之外,特许经营日益成为其获得营收的主要方式之一。上海世博会市场开发部知情人士说“上海世博会在特许商品上的目标是完成200亿元的销售额,努力与北京奥运会持平。”
但客观评价,世博会的知名度与奥运会存在一定差距,如何让上海世博会特许经营做到200亿元销售额的目标,而谁又在分享世博会特许经营这一蛋糕呢?
谁分享了世博会特许蛋糕?
按照上海世博会市场开发工作的进展,《世博会标志特许产品经营计划》的试运营工作早在2005年就已经全面启动。经过试运营后,从2006年到2010年底,特许经营计划进入正式运营阶段。
上海世博会市场开发部知情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在特许经营这一部分,我们是把生产和销售分开的,即生产主要由均瑶集团和新世傲来负责,而零售主要由久事赛事来负责。他们又都是世博会的高级赞助商。”
依据上海世博会的营销计划,把合作伙伴列为三个等级:全球合作伙伴、高级赞助商、项目赞助商。而在这三个等级所有合作伙伴中,获得特许经营资格的只有三家,即特许生产高级赞助商均瑶集团、新世傲集团,和一家特许零售高级赞助商久事赛事。
新世傲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朱政平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上海世博局市场开发部门把所有世博会特许商品分成了22大类,其中除了‘集邮品’由中国邮政生产,‘贵金属制品’由中国金币总公司生产之外,其余20大类分别由我们和均瑶集团分享,各占10个品类。”
记者了解到,均瑶集团负责家用玻璃制品、家用陶瓷制品、家用金属制品、礼品、玩具、箱包、运动用品、非机动车、家用塑料制品/竹草藤制品、钟/表10个品类产品的开发生产;新世傲集团负责家用纺织品、服装、饰品、文具、个人护理用品、帽品、伞具及手杖、眼镜、鞋、电脑外部设备10个品类产品的开发生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