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时代快递业掀“最后100米”争夺大战 拟延伸至穗沪 或破解“爆仓”难题
近日,北京建立了首批15个物流“共同配送”站点,力求破解物流的“最后100米”难题。这些“社区收发室”目前可覆盖100个社区,服务13.2万余户居民。据透露,未来两年将覆盖五环内主要社区。
昨日,该物流公司副总经理徐勇透露,目前是试运营,真正大规模铺开会在明年春节后。据了解,类似模式预计于明年将在上海、广州等城市布局。
文/本报驻京记者 李颖
明年将发展到200家的这些“社区收发室”,能做什么?
收发室能试衣设冰柜
首先是收快递。记者了解到,快递公司把邮件送到“共同配送”站点,工作人员按照小区归类,统一配送上门。有的门店里放了几个大铁筐,里面装满了大大小小的包裹,铁筐上面贴着附近小区的名称。每个门店可以覆盖六七个小区的业务。目前,这些社区收发室已经接入了申通、汇通、韵达等6家快递,24小时营业,试运营一周的日业务量可达上万件,消费者也可以随时到店自取快件。
“我们还可以帮助发快递。比如你寄包裹到广东中山,我们可以综合判断,哪个快递在那边做得好。”
徐勇说,现在京东等电子商务网站也可利用共同配送站点作为门店,方便消费者自提货物。“商品到了,我们就通过短信平台通知。”
“如果和凡客合作,我们还可以设立试衣间,省得顾客拿回家发现不合适再往返。”徐勇说,门店里还有冰柜。市民在合作食品厂家订货,厂家将信息反馈到就近的门店。消费者可以选择送货上门,也可以到店里取货。目前,“共同配送”站点已与“生鲜快行线”建立了合作,顾客订购的生鲜食品15分钟就能送货上门。
据了解,“共同配送”站点于12月20日正式启动,分布在海淀、朝阳等区域,有的在高校内设店,力求实现在一个社区或学校一公里的半径范围内,同一区域的快递公司和电子商务企业设立共同配送中心,统一调配运送货物,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防止“堵”在最后100米
“每次在网上买完东西后都很紧张,怕在自己不在家的时候送货。”北京市民冯女士说,她和快递已吵过几次架。“虽然知道对方很不容易,但有时候只差三五分钟就到家对方也不肯等,而且态度很差。如果小区里能有人帮收快递,那就真是方便了。”
相信,很多网购的人都会对收货时间犹豫:工作日?双休日?快递到家没人怎么办?而圆通快递送货员老王索性选择晚上加班。“没办法,白天都没人。”
在良乡大学城北京工商大学门口,每天都会有很壮观的场面。几十件快递平铺在校园门口,学生们则在认真地搜索。快递的安全性和隐私保密情况实在让人感到担忧。
事实上,物流配送的“最后100米”一直是个传统瓶颈,往往因居民上班、学生上课而导致快件无法直接送达手中,快递员不得不多次往返,有的小区管理严格不让随便出入,一个快件要跑多次才能送到的情况经常发生。这不仅增加了快递成本,消费者也无法第一时间拿到物品。
“我们目前针对的客户群体是高校和高档社区。有的社区不让快递进,有的七八家快递轮番进。我们将终端整合后,有统一的形象、统一的服务标准,这样可以保持小区的秩序和财产安全。”徐勇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