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只需半个小时车程,但某房地产公司老总陈明(化名)还是早早开车行进在上班高峰中。因为他知道,到太原市规划局办事,停车很困难。
赶到该市规划局已是8时30分,在桃园二巷附近绕了半天,陈明也难为爱车找下 “容身之地”。
自今年4月中旬 《太原市城市静态交通专项规划》公示后,陈明便认为,太原“停车商机”已经来临,并且机械式立体停车库大有围城之势。
A 停车位存在大缺口
陈明这几年事业发展还算不错,除了几个楼盘项目,还做着其他投资。按理说,作为公司的老总,有些事交给手下办理即可,可他总是闲不住。
在一些大事方面,陈明总爱亲自出马,并且从不用司机开车,这也让他体会到了手下经常被交警贴罚单的苦衷。
“政府一些职能部门门前,规划的车位相当有限,停车实在太困难。”陈明说,记得有一次去土地局办事,由于路上堵车,等他赶到时,刚好到了约好的时间。此时,门前车辆停放得满满的,于是他急匆匆把车停在了便道上,半个小时出来后,左侧车窗上贴了一张罚单。
刚开始陈明对贴罚单满不在乎,但一个月下来,公司办公室主任向他通报说,仅他一辆车,就收到20多张违章停车罚单。这让陈明很不好意思,因为他给公司立下规矩,任何车辆违章受到处罚,公司不负担此项费用。
“作为公司一把手,一定要以身作则,这不是钱不钱的事,而是面子问题。”从那以后,陈明开车出去办事总是提前到达目的地找车位。有时为了方便,也让司机接送,或者“打的”。
一些政府部门门前停车难,同样商业地段的停车问题也不容乐观。“本来买车是为了上街、办事方便,但现在倒成了我的累赘。到商业街购物,停车场几乎个个车满为患,遇到节假日更难停车。”在太原某企业工作的小李满腹怨言。
有统计数据显示,至2011年年底,太原市机动车保有量已接近75万辆,每日还以400辆的速度增加,每年的递增率高达20%。然而,全市登记在册的停车位仅有6万多个,且以院内的停车位为主,占到七成以上。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的最低要求,太原市停车位缺口达10万个。也就是说,每天有10余万辆车只能乱停乱放。
B 市场需求商机乍现
为了给顾客带来方便,一些大型商场也都考虑建设立体停车库。在省城客流量较大的朝阳街,一家商场正在建设立体停车库,但其具体情况,该商场不愿透露更多。
北京航天汇信科技有限公司山西分公司经理崔沈泽说,早在2003年,太原一些酒店结合自身发展,便建起了立体停车库,位于新建路的港湾美食城就是其中一家。
港湾美食城经升级改造扩建为5层后,客流量的增加,让酒店停车位成为其发展短板。港湾美食城派人前往北京、江苏等地实地考察取经后,投资120万元,在原有停车位上,建造了5层高的立体停车库,将8个泊车位拓展到了42个车位。这个立体停车库,就是长治清华机械厂全资子公司——— 北京航天汇信科技有限公司建造的。
在崔沈泽的记忆中,太原建造立体停车库应该在2002年,那年,他们为建业小区建造了一个地下两层立体车库。随后的几年中,虽零星做过一些项目,但规模都不是很大,崔沈泽开展业务只能靠去规划设计院搜寻相关信息。
在崔沈泽印象中,从2006年开始,太原立体停车库市场陆续有了起色,但那几年楼盘规模较小,没有形成连片开发,加上小区车辆并不是很多,因此,立体停车库也就200多个车位。
到了2009年,太原市场逐渐有了需求。车辆的逐年递增、楼盘的连片开发、小区业主的需求,让房地产开发商嗅到了商机。而国内一些机械式立体停车库生产厂家也瞄上了山西这个市场,开始瓜分这块“蛋糕”。
位于桥东街上 “梦想空间”小区的保安告诉记者,虽然每个立体停车位售价16万元,但100多个车位早已销售一空。而物业公司一位自称姓温的副主任说,对于小区来说,即便卖不了停车位,也不会对外开放按小时收费,最差也会按月出租。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