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燃吧,小宇宙!
车田和东映迈出了大胆的一步:将圣斗士推销给90后,甚至00后群体。
东映在2012年4月1日推出了一部全新的圣斗士星矢TV动画片《圣斗士星矢Ω》,描述星矢的后辈——下一代圣斗士的故事,这部作品完全颠覆了圣斗士铁杆粉丝心里的那部经典,阿鹿悲伤地说,“我不承认这是圣斗士”。
尽管为了照顾老粉丝的情感,动画处处贩卖怀旧——标题、主题曲以及星矢和雅典娜仍然是动画片中的重要角色,只是退居幕后。但打着星矢旗号的欧米茄已经和老粉丝记忆中的那个作品相去甚远,人物和盔甲都经过了重新设计——这其实不要紧,要紧的是设计得更“娘”化和“萌”化了,一些和圣斗士世界毫不相干的设定,比如当下时髦的忍术被引入,都颠覆了老粉丝心里的那个热血漫画。
但这部和上世纪80年代的《圣斗士星矢》看上去完全不搭边的作品,是在得到车田正美授权的情况下推出的。
其实,早在2002年,东映动画就以OVA形式(不同于低成本、效率优先的TV动画制作模式,OVA是指以DVD、蓝光碟等方式发行的剧集,往往制作精良,但成本更高、周期更长)推出的圣斗士冥王篇。万代紧跟其后,在2003年11月发售了一款名为“新生天马座星矢”的玩具,官方售价3600日元。人物和盔甲(包括星座形态)比例第一次还原了原作,且盔甲“升级”为金属,圣斗士终于有了能和变形金刚抗衡的玩具产品。
阿鹿说:“东映和万代的步调真是有惊人的默契。你要注意这个时间节点,其实圣斗士一直是一代人心中的回忆,甚至是遗憾。到了2002年,圣斗士星矢当年的第一批观众都已经长大成人,OVA和更精美的玩具自然都有了一批可靠的消费力。”
这一切的“推手”正是车田正美本人。在授权东映重新制作圣斗士动画并引起了不错的反响后,车田亲自开画。 2006年,车田正美在秋田书店(注意,不是集英社)旗下的少年周刊《Champion》连载《圣斗士星矢冥王神话The Next Dimension》。该漫画可以看作《圣斗士星矢》后传,同时对圣斗士体系做了一些世界观的补充和修订。
但毕竟1953年出生的车田正美年事已高。很快,《圣斗士星矢冥王神话The Next Dimension》变为不定期连载,而车田正美开始做另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授权日本漫画家冈田芽武连载《圣斗士星矢EPISODE.G》,授权女漫画家手代木连载《THELOSTCANVAS冥王神话》(也被制作成OVA 动画),两部作品都以十二名黄金圣斗士为主角,以弥补人气不输于星矢,但在当年作品中戏份偏少的遗憾。
至此,围绕老“圣斗士”的作品架构完成。
车田和东映又在2012年迈出了大胆的一步:将圣斗士推销给90后,甚至00后群体,《圣斗士星矢Ω》借此诞生,这部新作采取了和传统动漫制作模式有别的路径:先上映低成本、低龄化的动画,再根据人气制作游戏和漫画,“顺便”对动画制作出现的剧情纰漏进行弥补。
尽管遭到阿鹿这样铁杆怀旧粉丝的抵制,但《圣斗士星矢Ω》的收视率还不错,在2013年4月开播第二季。
那些中国伙伴
日本的漫画家、杂志社、游戏公司、动画公司等经常处于博弈状态。
2013年5月7日,完美世界在新加坡举行了《圣斗士星矢OL》游戏的发布会。在亚洲多个国家开展游戏运营的完美,希望继续强化在东南亚市场的位置。为了这一刻的亮相,完美世界经历了一个漫长的等待过程。
2006年,完美世界将旗下一款游戏输出到日本,并且在2010年宣布收购了该游戏的代理公司,成立了日本分公司。此后,日本分公司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寻觅和日本其他公司合作的机会,包括版权购买。完美世界副总裁王雨云介绍:“前期会由日本分公司的员工去接洽,有了一个完整的方案后,会反馈到总部,由总部判断是否立项以及进行下一步的谈判。”
而此时的世嘉公司也在寻觅拓展中国市场的机会。世嘉公司对《21CBR》记者表示:“我方在开发圣斗士星矢的途中考虑寻找运营公司的时候,完美世界公司提出了研发专案。完美世界公司也有公认的实绩和技术能力,同时在亚洲市场尤其是中国,圣斗士星矢的人气最胜,所以双方决定合作。”
在合作过程中,以车田为核心的日方对完美公司提出要求:保证游戏对漫画的高度还原,而且不越界(不使用圣斗士其他作品的元素)。
在游戏的制作过程里,完美世界的项目组主策划高翔经常接受车田本人的“监修”(监修在日本指代专业人士对动漫制作提出的专业意见)。高翔回忆:“车田老师曾经和我们深入探讨过游戏中雅典娜雕像的位置,他对此很纠结。比如,雅典娜的雕像位置摆得太高或者太偏僻,车田担心玩家看不到;如果摆的位置太低或者太显眼,又不够威严。总之,车田本人对游戏玩法不太关心,他也不擅长,主要关心美术风格、角色形象、剧情、世界观等,他特别在意是否会和原来的剧情冲突,以及会和圣斗士续写的剧情冲突。”
但车田本人直接监修的情况并不算太多,更多还是通过助手和合作伙伴来把控:一是和他的身体状况有关;二是日本特殊的版权授权模式。《圣斗士星矢》漫画游戏的改编权掌握在集英社手中,因此世嘉的圣斗士星矢PC线上游戏的改编权实际上也是从集英社获得的。世嘉公司也对《21CBR》确认了这一点。
这就形成了错综复杂的情况:车田本人、集英社(主要由车田事务所出面)、世嘉公司都有权力对游戏进行监修,但又往往严格按照流程办事。
高翔说:“世嘉公司很介意我们直接和车田接触,他们认为最恰当的流程是我们先和世嘉沟通,他们再反馈到集英社协商决定,而集英社的车田事务所对一些修改有他们自己的判断,如果实在拿不了主意,再搜集资料向车田汇报,由车田本人做出裁决。当然,如果特别重要或者紧急的情况下,我们也会进行三方会谈。”
事实上,这是很多日本动漫产业联盟的游戏规则。与美国漫画公司对漫画品牌有绝对的控制权不同,日本的授权和合作模式比较复杂,漫画家、杂志社、游戏公司、动画公司等经常处于博弈状态,但当对外输出文化产品时,又会惊人地团结,以保证原汁原味的日本文化输出到海外市场。
在执行层面,日本动漫的输出控制是以合同为保障。作为完美世界的高管,王雨云频繁经历了与美国和日本公司的品牌授权谈判。在她看来,美国人和日本人对合同条款的设计和理解完全不同:“美国公司的合同会规定到非常具体的细节,比如颜色、尺寸,你只要做到合同规定的事情就可以了,合同之外的事情他们不管。而日本公司的合同也有细致的地方,比如我们签订的是《圣斗士星矢》漫画的PC网络游戏改编权,那么就不能依照动画的形象,也不能引入圣斗士其他作品的元素,更不能开发除PC网络游戏之外的产品。但日方的要求同时又很‘概括’,就像一个大框,在这个框框里,日方可以随时对游戏进行监修。”
高翔以亲身经历向记者描绘了日本伙伴对游戏产品制作的严谨程度:精英社和世嘉公司有专人盯住完美世界,除了游戏本身的内容,甚至完美的一些宣传素材是否“越界”都被纳入到监督范围,日方的细致固然可以保证游戏的原汁原味,但同时因为日本公司缺乏一些制作网游的经验,有时候也会和完美产生分歧。
高翔说:“比如游戏为了玩家的方便,会在城市中心设置一个寄送货物的邮箱,但日方就会觉得很奇怪,这里为什么凭空多出一个邮箱?再如,我们做的是3D游戏,如果严格按照2D黑白漫画的设定来做美术,会浪费了3D游戏的效果,我们就需要对原作做一些改动,比如圣衣的光泽甚至造型,这些都需要反复沟通。”
完美世界的圣斗士项目组,每周都会和日方进行至少一次电话会议,探讨游戏的改动。这些细致到瞳孔留白都要讨论的监修甚至会拖延一些既定项目的进度。不过,沟通还是收获到了效果,完美世界研发的《圣斗士星矢OL》已经开始测试,从玩家的反馈来看,对游戏的玩法虽然褒贬不一,但公认游戏对原作的还原程度非常高Cye.com.cn。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