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默联有限公司是全国最早的医疗自助服务方案提供商之一,主要产品包括智能导诊与多媒体信息发布系统、档案无纸化存储系统等。从医药销售到医疗信息化,默联创始人方达远在不断试错中找到了创业的方向。他明白了在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原始积累,面临大公司的挑战必须能够走出差异化路线,在业务扩张时要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当然,他也面临很多挑战,比如如何能跟银行金融信息系统对接是方达远必须思考的问题。
创业成功的前提:行业积累
从1993年步入大学校园开始,方达远就和医药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在大学时就开始搞药品销售,一直做到2006年,当时只有十几个员工,但是每年的销售额能够达到六七百万。这期间他还做过一段时间的医药代表,简单机械的工作和固定的收入让方达远很不满意。一心想做实业的他尝试过开办药厂,却不料全部赔了进去。于是方达远“觉得在湖北待着没劲”,刚好一个在上海的朋友向他抛出橄榄枝,说想要一起做点事,他便带着一腔热血奔赴了魔都。
方达远是搞医疗的,朋友是搞信息化的,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搞起了医疗信息化。可是创业却不是想创就能创的,“创业开始的时候你不可能发现市场,创业就是不停地碰、不停地摸,摸着突然发现这个事你可以去做,然后总结一下,拔高一下,就是瞎蒙。”方达远的第一单是给昆山中医院做了一个分诊系统,就是医院的排队叫号系统,“现在看着挺简单,06年还是挺难的,很多东西要集成,技术不太容易。”不容易就只能拼,当时只有两个半人(第三个人在国外)的团队用了一个半月做出了第一个产品,卖了72万。“当时我也没瞄准需求,就是为了吃饭,为了活下去,就什么都愿意做,我有一个好处是医院他们说的话我听得懂,我说的话医院听得懂,我就把我的一些想法、体会告诉他们,他们就认同,一来二去觉得行就试一下。当时我就明白一个道理:任何一个行业都需要积累,需要沉淀,然后你要理解,最终一定会有收获。我当时能够积累就是以前的那些经历,当医生、当医药代表。”
面对 大公司进攻:差异化竞争
多年的医疗行业经验确实是方达远最大的财富,现在公司的主推产品也是凭借他当年的经验研发推广的。说来是个巧合,2007年有人跟方达远的同学咨询能不能做一个挂号处的自助排队机、取号机。听到这个消息的方达远心里一动,便开始查资料。发现这是个空白的市场的他内心兴奋异常,“我在想这个需求一定会到来,像银行的ATM机,医院的地方就这么小,看病的越来越多,它通过什么扩容?我当时想,这个事情有得一做,就开始研究。”
依然是那两个半人的团队,开发了一年多,自己琢磨功能、设备、组件,通过代工把它们实现。第一台机器完全是送给了昆山中医院,只是刚调试完一周医院领导就又向方达远要了六台。“其实很多东西也是一种机缘巧合,也许机会就在漫不经心之中,你愿意去尝试,也适合去尝试,做着做着就有谱了,然后你就会有更多的理解,就开始从事这一行。”
随着方达远产品的慢慢普及,一些专业的上市公司也开始瞄准这一市场,比如湖南长城信息公司,这是方达远很尊重的一家公司,它占到了行业内百分之五六十的市场份额,也是最多的。方达远的默联则占了20%,其余还有四五家企业瓜分剩下的20%。为了应对挑战,方达远的产品已经改版了十几次,并且不断贴合医院的需求。“创业的原始积累要靠产品、关系,但是标准化产品出来之后一定会面临大厂家的跟进,这个就是实战,肉搏,就得找差异化,他不能做的东西你就做。”他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自己对医疗行业的了解,将产品适应医疗行业的特点加以改进、应用,从医院和患者的角度出发考虑问题、设计产品,帮助医院解决困难,提供服务,“我的竞争对手都是金融特征明显,他已经把我当成对手了,这个时候就很难受,我的方法就是从医疗端研发。更多地具备医疗信息化特征,只有我一家,医院喜欢我。”方达远骄傲地说到。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