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中国区公关总监陈波至今为错过了20天前的一场旨在推动中国农超对接的零售业大聚会而懊恼不已。现在,争夺优质的农户资源成了零售巨头们当前最紧要的事务。作为中国最早推动农超对接的大型外资超市,家乐福正在从中获益。
除了家乐福外,沃尔玛、麦德龙等大型外资超市亦开始在农超对接领域深耕,在外资零售企业的带动下,农超对接这一带有政府公益色彩的工程,正在成为商家的赢利点和战略布局突破点。
采购模式新改革
如果在家乐福看见比菜市场更加低廉的苹果,不用担心这是积压的产品,这是十几个小时前从农地摘来的新鲜货。
“包括苹果、土豆、胡萝卜、梨、橙子等15个单品在内,家乐福中国总部目前与全国14个省的60家农民合作社进行合作,各地的CCU(城市采购中心)已经与15个省份的106个合作社进行合作。”陈波说道。
家乐福实施的农超对接,是一种颠覆传统的采购模式。传统的采购模式一般是:农民—当地批发市场—“二道贩子”—本地市场—供应商—超市,“中间要经过四五个环节,这既增加了Cyecomcn企业的成本,也不利于产品中间环节的监控。”农超对接则将农民的农产品从专业合作社直接与大型连锁超市、农产品流通企业对接,促进连锁企业产业链的延伸和农产品供应链的整合。
这一新的合作模式其实带有浓郁的政府色彩。为了扶持农产品直接进超市,2008年,商务部、农业部选择了家家悦、华润万家、家乐福、沃尔玛等9家内外资企业,作为国家“农超对接”试点企业。
“除了响应政府号召外,我们认为农超对接将是多方共赢。”陈波认为。据其介绍,对于实现农超对接的农产品,家乐福同类产品的定价可以降低10%到15%,“而且加快生鲜产品进入超市的速度和打出更低的价格,吸引了大量客流,带动了超市整体销售量的提高。”
这一点对于常打价格战的零售商们来说至关重要,也让农超对接变成了一场商品定价权的争夺赛。农超对接剔去繁复的中间环节,零售商获得定价自主权,这远远要比这种新的采购模式带来的经营模式变革来得重要。各零售巨头开始改变最初的排斥策略,紧跟家乐福之后“跑马圈地”。
近日,沃尔玛宣布,与商务部和农业部分别签署 “农超对接”合作,拟到2011年底与100万农民对接。欧尚相关人士也对记者表示了未来加强与农户合作的意愿。而 武汉中百(行情 股吧)、世纪联华等本土零售巨头也联合宣布,将启动一系列改革零供关系的策略,以抗衡外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