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与规模之争
大豆产业也似乎为九阳提供了机遇。近几年,中国非转基因大豆产业受到国外低价转基因大豆的极大冲击,甚至面临生存危机。与转基因大豆相比,非转基因大豆虽然油脂含量低,但蛋白质含量高,更加健康,非常适合豆制品及豆类加工。九阳此时进军大豆产业,受到当地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农民的极大欢迎。
九阳对自己也很有信心,此次进入豆浆产业上游的大豆种植加工,方向非常明确,就是要为消费者提供优质豆浆原料。九阳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农垦局以订单农业的形式运作大豆种植,划走了三江平原的“寒地黑土”,这是世界上可以生产出高品质大豆的三块“寒地黑土”之一。从这一点来看,九阳的进军确实获得了一定的产地资源优势。
但是,永和豆浆、维维豆奶等豆制品企业也纷纷开始进入产业上游,争夺优质的产源地。其中,永和豆浆在黑龙江投资三亿元,建设有机大豆产业园。这种优质大豆产地资源的稀缺性,是否会限制“阳光豆坊”未来的发展规模呢?
定位之惑
九阳将推出的“阳光豆坊”定位于优质豆浆原料,通过以袋装方式对豆浆原料进行科学配比,解决了人们对原料的质和量无法把握的问题。在市场分销方面,“阳光豆坊”不仅走九阳的小家电渠道,还通过九阳豆浆生活馆、全国各大商超市场进行出售,使消费者购买豆浆原料更加便捷。2008年,“阳光豆坊”实现销售收入1258万元,今年上半年实现销售收入1500万元,较去年同期翻了一番。虽然规模还很小,不过,作为豆浆原料,消费者需要重复购买,未来市场的想象空间很大。“阳光豆坊”当前的市场定价约为25元/千克,价格远高于散装大豆,2008年的毛利高达41%,未来的盈利性也值得期待。这或许将是九阳未来实现持续增长的重要力量。
此外,通过出售豆浆原料,从产业层面上来说,九阳与其它豆浆机制造商的关系,可以某种程度上实现从竞争转变为竞合,与豆浆机行业实现协同盈利。
但是,“阳光豆坊”源自三江平原,需要通过多种渠道覆盖全国市场,这就需要较高的物流配送成本,高物流成本附加在豆浆原料这种大众消费品上是否合适?豆浆作为大众消费品,“阳光豆坊”并没有降低反而是提高了豆浆的消费成本,这种高定价策略是否具有市场局限性?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吗?同时,高价豆浆原料和九阳一直力图将豆浆机大众化的意愿是否存在冲突?二者如何实现协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