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是颠覆原则。我们一般的习惯思维是把一个产品瞄准主流市场。如果产品非常成熟,产品比目前主流市场提供的产品更好,结果是激化主流市场内的激烈竞争,主流竞争对手对你的反应会非常大。如果把一个不成熟的产品过早地投入主流市场,结果是被主流客户所拒绝。实际上成长的最好路径是在主流市场之外找到一个非主流的立足市场,把这个商业模式打造出来,最终把这个商业模式延展到主流市场,这对主流市场造成的冲击会大得多。比如说,我们经常讲的Cye.com.cn驱动机的行业8英寸对14英寸的颠覆。8英寸作为一个相对不成熟的产品是怎么把性能卓越的14英寸拉下来的呢?8英寸落脚的时候没有落在14英寸服务的大型机,而是落脚在小型机,这个相对不成熟的非主流低端市场。8英寸对14英寸的颠覆是因为8英寸把在低端市场打造的商业模式带入到主流市场,这种思路对于我们的企业来说是非常大的一个机会。中国市场的多级化是个极为有利的因素, 因为颠覆创新者在每一市场层面都能够找到一个落脚和完善商业模式的空间,结果最终把一个在非主流市场打造出来的商业模式代入主流的市场。
钢铁行业小钢厂对大钢厂的颠覆也一样,小钢厂开始切入了低端市场,在低端市场打造出商业模式以后,最终进入主流市场,对综合大型钢厂造成了冲击。为什么从非主流市场进入会对主流市场打击更大?因为主流商业模式,比如跨国公司的商业模式很难从高端往下走,摩托罗拉打不过天语是因为它的商业模式很难运作到天语的成本水平,而天语的模式相对比较容易延展到摩托罗拉的市场层面。 这就说明往往来自非主流的商业模式比主流的商业模式更有效。比亚迪也是一样的,从做玩具电池一直做到汽车电池。如果原来的小钢厂一开始就把产品定位在打入主流市场,对手竞争优势就会变得特别明显,所以从持续成长的路径来讲,我们应该做一个从低到高的商业模式的延展。
最后一个原则是开放原则,它强调的是商业模式的开放。对于我们来说就是怎么找到一个模式,不断地把外面的想法拿进来,打造一个开放性的平台。为什么不到十个人的维基百科能够把网络的百科全书“编”出来? 因为维基采用了一个开放的模式,它只是为成千上万对编写词条和修正词条有兴趣的人提供了一个平台而已。 同样最近比较红火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也是同样的原因,电视台只是提供了一个自娱自乐的开放平台。 开放模式意味着企业边界的开放,如何打造一个创新的生态系统,有效地把供应商、消费者、竞争对手、 创业者、国家和大学实验室的能力为你所用,而不是为你所有。
综合来讲,可持续成长的战略思考有八大基本原则,每个基本原则关注的问题是不一样的。跨界原则是让我们想办法把非客户变成客户;价值原则是指我们要把成长的方向定在最有价值链的环节;颠覆原则是我们应该先在非主流市场里完善一个商业模式,然后再进入主流市场;共性原则是我们要跨越不同的细分市场,强调实现共性的最大化而不是个性的最大化。可持续成长的战略思考是一个战略的生态系统,有一些是最基本的原则,即平衡原则、核心原则和重复原则。一个企业的现金流业务,成长业务和萌芽业务要实现平衡,要围绕一个核心去发展,并且要有一个可重复的成长路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