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观察报:到了一定规模,公司的管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王怀南:首先是风投会有相当大一部分股份,但我们不会允许风投的股份超过团队的,自己能够把持自己的步伐很重要。资本架构之下有很多具体的管理问题,好比说公司各层员工的能力和他能不能顺应这家公司去成长。现在是一个痛苦的转型期,很多人都跟不上。谢天谢地的一点是,对于夏先生,对于我自己,对于邵亦波,原始的创业团队,我们其实在倒着做。我管理过上千人团队,但从来没创业过,就来补一个创业课,然后越做越接近以前的感觉。对于很多草根创业者来讲,他能够指挥一个人,五个人、十个人,但他不一定能够把控一千人的企业。他要更加痛苦地学习守业,走向国际化,恰恰我们就是从国际做回来,衔接就更自然。今天互联网优秀的公司,包括优酷,古永锵以前是搜狐的高管,香港人,在美国留过学;土豆网的王微在贝塔斯曼工作过,他们走的路也是这条路,你会发觉今天对创业者要的要求比以前高很多,今天的马云们很难做起来。
经济观察报:创业时的激情会减少么?
王怀南:这事不太可能出现在我身上,我从来没少过激情,即使以前在谷歌、雅虎,不是我的公司,我只是人家十万人中的一个,我也做得很开心。我不太觉得事情越做大就越失控,越没激情。重要的是,如果你仍然认为自己是对的人选,就应当跟公司一块成长,一块把事情做大。比尔·盖茨是创始人,他离开的时候微软绝对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了,他的职业感远远超过别人,但同时创业的激情还在;亚马逊的头儿杰夫·贝佐斯,做到今天他仍然有新的发现,Kindle就是他自己想出来的;苹果几进几出的乔布斯,不管他是不是天才,从iPod到iPhone再到iPad,创业的热情已经被职业的热情所替代,而职业热情是可以催生的。相对来讲,有的人就不能,上市以后你管不了,也不想管了,但还拒绝退出那个阵地,公司就很悲惨。
经济观察报:你的公司会上市么?
王怀南:会,一定会。以前我们不太讲这个事情,因为我们觉得公司的目的不是上市,以上市为导向的公司最后一定要么上不了市,要么上市后反而很惨。一个公司上市是由营运规模和需要决定的,规模和需要其实都是实现商业梦想的附属产品。尤其在这个行业,只要服务好妈妈和孩子,一切都会来。
但是我想,公司到了一定规模以后,上市也是一种责任,是对跟了你那么久的员工、冒了那么大风险投钱给你的投资者、对合作伙伴和每个创业者家庭的回报。通过上市也可以加快我们国际化的脚步。但今天我仍然不希望员工一天到晚朝思暮想上市的事情,只是说我一定会做。
经济观察报:听上去宝宝树最终会变成一个教育机构,网站只是附属品?
王怀南:我讲一个例子,你就会马上改变想法,如果有一天所有三岁以前的早教内容都出现在你的iPad上会怎样?所以网络是教育平台还是互联网平台,其实已经是模糊了,你的手机是交流工具还是娱乐工具,今天在iPhone的世界里已经无所分辨了。所以,未来2-3年内我们将不知道宝宝树是一家教育公司还是一家媒体公司,还是一个互联网公司,那已经不太关键了。世界本身每天都在发生着变化,已经超越我们的想象。
经济观超报:创业为你自己带来了什么改变?
王怀南:最大的变化就是越来越不害怕甚至欢迎变化。可能大年三十你的脑袋中还不断有新东西出来,但那种不确定性已经可以很从容地应付,很多以前觉得自己做不到的事情现在都已经不是问题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