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网络在3Q大战爆发之后不久,也宣布将永久免费。面对过去一年2亿元在金山毒霸等付费软件上的收入损失,求伯君曾对《英才》记者坦言,“如果继续收费,用户量还是在逐渐下降的”,这也预示着,“免费”是被逼无奈之举,但商业模式的争斗才真正开始。
在傅盛看来,“免费+流量变现”模式的好处在于盈利规模大,大到甚至超过其他所有安全软件的营收总和,但是,被转换成流量的安全软件公信力,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旦不守底线,公信力在转换中就变成了安全威胁,这似乎也是外界对于此争议最大的地方。
然而,如果仅仅是以“免费+增值服务”,盘子是否足够大?暂时也无解。目前,在金山网络官网上,也有十几项的收费项目,包括更加保险的云端存储、帮Cye.com.cn电脑坏了的用户找数据等服务。只不过,隐私虽然对每一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但是,要达到类似陈冠希事件的敏感度,让用户自掏腰包付费,似乎需求并不旺盛。
虽然,华尔街已有大佬认为,中国网络安全市场将诞生下一个100亿美元的故事,但是,两种商业模式都有待验证。
巨无霸,真的可怕?
2010年底的一组数据,已说明中国互联网细分市场的垄断特征非常明显。在搜索市场,百度占72%、谷歌占26%;在即时通讯市场,腾讯占76%、飞信占7%、MSN占4%。B2B领域,阿里巴巴占54%;在C2C市场,淘宝占94%、拍拍占5%;在第三方支付领域,支付宝71%、财付通14%。如今,在网络安全领域,360也是绝对老大。
有意思的是,国内细分市场的老大在开疆辟土时,与国外巨头不同,绝大多数并不愿意做并购,而是自己开发类似功能,尤以腾讯为典型。
早期,在金山和瑞星等遭遇360免费打击时,坊间传出二者有意出售给腾讯或者百度,但是,巨头最终没有侧目。
“狗日的腾讯”,最早出自创业者口中。但是,傅盛并不认为巨头真的那么可怕和可憎。
“雅虎是在微软眼皮底下起来的,谷歌是在雅虎眼皮底下成长起来的,Facebook则是在谷歌眼皮底下成长起来的,QQ则是在新浪眼皮低下发展起来的”。
像是一个悖论,在每个看起来前景明晰的产业,创业者都会遇到强大的竞争对手,像一座高山不可逾越,但是,没有高山,又发现行业非常小,似乎不值得做。所以,必须以真创新来挑战市场。
毫无疑问,在“免费”模式上,周鸿祎用一种颠覆式的创新开拓了新局面。在3Q大战之后,《华尔街日报》和《纽约时报》等外媒开始问一个问题:被腾讯和百度联合打不倒的挑战者,是怎样的一个公司?
有业内人士说,中国的安全软件,有决心重新定义商业模式的,只有周鸿祎。其他人,没有这个野心和胆识。
但是,傅盛辟谣说,“我们的目标肯定是独立分拆上市,我们第一天就不是冲着被收购。如果是这样,当年可牛软件就可以被卖个好价钱。”
按照田忌赛马的逻辑,巨头派出三等马,创业公司派出一等马,仍旧有胜算。但似乎忘记了,还有海外巨头在垂涎中国市场,如卡巴斯基和赛门铁克。
“安全软件要求非常强的本土化运营,可能比互联网公司要求更强。杀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特征码是不断更新的,跟黑客群体有关系,都是本土化。”傅盛称。
所以,国外安全软件厂商在国内基本没戏,被定了调子,未来还将是“土鳖们”的角逐。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