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拥抱变化吧!”
8月24日,曾鸣以这样的旁白,开始了淘宝分拆后的首个媒体沟通会。两个月前,疲于应付支付宝转移风波的阿里巴巴集团突然宣布,大淘宝战略上升为大阿里战略,同时将淘宝分拆为淘宝集市(taobao.com)、一淘网(etao.com)和淘宝商城(tmall.com)三家公司。
支付宝转移事件早已尘埃落定后,但这位同时兼任淘宝商城董事长的曾鸣,面对的第一个问题依旧是,“为什么要在那个时候宣布拆分淘宝,那是最好的时机吗”?
曾鸣的回答十分干脆,“永远没有最好的时候,并且企业的战略总是充满不确定性”。
战略曾是曾鸣的主要研究课题,2006年8月,在为马云充当战略顾问四年后,曾鸣在长江商学院停薪留职,加盟阿里巴巴。在充斥着各种武侠花名的阿里巴巴,曾鸣没有任何花名,大家依旧习惯称他为“曾教授”。曾教授在阿里巴巴的职位是“集团战略部总参谋长”,他的主要工作就是为阿里集团进行战略制定、分析与推演。
作为战略总参谋长,曾鸣历经了阿里集团从“大淘宝战略”到“大阿里战略”的嬗变。
“从‘大淘宝’到‘大阿里’本质的思考是一致的。”曾鸣说,“2008年9月,在一次阿里巴巴集团比较重要的战略会议上,我们提出未来五年的战略是建设一个‘开放、协同、繁荣的电子商务生态圈’。”
从“大淘宝”到“大阿里”,两个战略的初衷都是马云的“平台梦”——建设以阿里的“互联网水、电、煤”业务为核心的电子商务生态圈。
2008年9月,阿里巴巴发布大淘宝战略,其中两个重要举措便是阿里妈妈与口碑网并入淘宝。大淘宝战略试图通过用户与交易规模与日俱增的淘宝网,打造成一个开放的电子商务平台,由淘宝网、支付宝、阿里云计算、中国雅虎四个公司以及下属公司组成。2010年,由于阿里巴巴B2B业务与淘宝业务之间的差别越发增大,大淘宝的事情放在集团层面讨论的效率不断降低,阿里集团也成立了包括支付宝、淘宝、阿里云计算、中国雅虎四家公司负责人在内的大淘宝战略执行委员会。
战略总是充满不确定性。“大淘宝”发布到执行至今,曾鸣隐约感到,“如果公司按照现在的模式走下去,能看到明显的瓶颈”。在他看来,要打造真正的电子商务生态圈,只有把阿里巴巴内部足够生态系统化,才能更好的推动外部生态系统化,“大淘宝战略”一路走来,淘宝做到了“开放”,但不够“协同”。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