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节后,曾鸣开始与马云正式讨论这个问题,“他告诉我们,‘大阿里战略‘本质是从问题出发,为解决问题而来的“。
“大淘宝战略”的瓶颈首先来自于淘宝内部——科层制管理方式下,淘宝交易规模与用户量的增加带来了淘宝的机构膨胀与官僚化,进而导致淘宝反应速度越来越慢。很显然,在电子商务爆炸性成长阶段,马云与阿里巴巴并不愿意错过这一次大潮。
淘宝的业务膨胀也进一步导致了决策与市场反应速度的减缓。以淘宝商城与淘宝为例,Tmall.com是定位与B2C平台,面向品牌客户,而taobao.com则定位于C2C业务,面向包括品牌企业、个体商户在内的B,并且两者也拥有着不同的目标消费人群。在曾鸣看来,两种不同的业务置于一家企业之下,必然导致效率的低下。
当然,尽管“大阿里”与“大淘宝”战略从本质而言是一脉相承,但“大淘宝”是以阿里妈妈并入淘宝为标志的“合”,而“大阿里”战略的标志则是分拆淘宝。“大淘宝”的“合”的背后是出于打造平台以增加用户与平台影响力为目的市场命题,而“大阿里”的“分”则是效率至上的管理命题。
从“大淘宝”到“大阿里”,支付宝、阿里云两者的位置并未发生太大的改变。应该说,“大阿里”的战略核心是淘宝分拆,而与分拆齐头并进的,便是阿里大物流的加速建设。
根据介绍,效率至上的“拆分”背后,一淘网、淘宝集市与淘宝商城也将分别负责大阿里战略的三个核心平台:一淘网负责广告平台与无线平台的建设;淘宝集市保留原有的商品库、交易流程、CRM用户体系和taobao.com的域名的前提下,负责集团业务的创新平台;作为正面战场主力,同时也是物流需求最旺盛的淘宝商城,则承担着孵化阿里物流平台的任务。
“阿里计划建设一到两个百万平方米的仓储,作为示范项目。”曾鸣说,“淘宝商城将主要负责阿里物流,商城提出选址和置业的需求”。
曾鸣表示,“大阿里战略”淘宝拆分的背后,其实是系统协同的“合”。分拆为三家公司之后,它们将有一个共享中心,共享财务、HR平台以及由阿里云提供的技术平台,而支付宝以及支付宝账号体系、阿里物流平台、广告与无线平台也将纳入到共享中心之中。“分拆只是管理意义上的分,三家公司在财务方面依旧是一个整体。”他说。
为了达到管理上的效率与战略背后的最终目标,曾鸣在与马云沟通之后,将几种可能的方案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推演。从淘宝三块业务的分拆与设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曾鸣让三个子公司业务间相互“制衡”的设想。
当然,战略设想是好的,但商业说到底是实践的行为艺术。为避免“屁股决定脑袋”的情形出现,作为大阿里战略的组成,分拆后的淘宝、一淘与淘宝商城在管理上选择了“总裁+董事长”的模式。“这样利于保证大战略方向上的一致,董事长毕竟是集团高管。”曾鸣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