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认为,很多服务企业能够取胜,最终是企业的服务体系能不能够在处理几百间客房的时候,仍然能有非常优质的服务,这对企业的管理压力很大,尤其是在中国服务业刚刚起步,标准化的优质管理还是非常新的概念的时候。“这一点我认为携程开了一个先河。”
“我并不是看到携程的股价最高时候最兴奋,而是每次和一帮素不相识的朋友吃饭,别人说,我又通过你的携程定了一次房,非常满意。那个时候我作为一个公司的创始人、领导者,是非常自豪的。”沈南鹏如此描述。
从携程到如家
有一年沈南鹏去美国,经过达拉斯加,从郊外开车到市内,也就30分钟车程,在道路两边闪过的低星级酒店有30来家。在达拉斯加,美国第七大城市,在郊外到市内有30-40家酒店,市场容量有多大!“我相信我们是在一个行业的非常早期,我们是从经济型酒店起家,将来我们会往上往下做一些多品牌发展,都是可能的,我们会打造一个受消费者欢迎的酒店品牌。”这可能就是沈南鹏创建如家快捷酒店的初衷和发展规划吧。
2001年底,携程已经实现了盈利,而且有了一定的市场地位。几个创始人希望能够利用携程的独特优势,发展出一块新的业务来。他们考察后发现,经济型酒店很有潜力。“我们看到在中国高档的酒店外资都已经进来了,连锁的酒店占了相当的规模。但低端的酒店里面,一方面很少有连锁的品牌,另外以前那种连锁的招待所也好、酒店也好,产品和服务都比较差。”沈南鹏介绍。
如家快捷酒店就这样应运而生。从2001年底开始创业到2006年10月,如家经营及授权管理的酒店数量已经达到110家。截至2006年6月底,总收入已达到2.49亿元。由于扩张迅速,如家已经超越历史更长的锦江之星连锁酒店,成为同类市场的第一名。2006年10月26日,如家登陆纳斯达克的开盘价为22美元,比发行价13.8美元上涨59.4%。在首次公开招股(IPO)中,如家共发售了790万股美国存托凭证,融资1.09亿美元。
如家选择了连锁经营的模式。从服务体系来讲,如家更像一个零售企业,如国美等等。沈南鹏介绍,目前这个阶段,如家以连锁扩张作为主旋律。和经营一家酒店不一样,如家要在管理上精雕细琢。“我们恰恰是在产品的复制上面有更高的关注度。”沈南鹏说。
比如说如家酒店扩展到二线城市,同样的硬件软件,客户能否更喜欢如家的产品。比如到西南去,地域不一样,当地消费者所喜欢的东西可能略有差别,那个时候,如家的产品能否像在上海、杭州一样受欢迎,这个是连锁型企业面临的挑战,也是沈南鹏想得最多的问题。
“如果产品能够被复制、被当地客户喜欢,我们可以开到两百到三百家如家快捷酒店。我们首先会保持产品的一致性,——不同地区有细微的差别,但房间设置、宽带上网、浴缸等不会变。就是在保持主题不变的情况下适应各个地区不同的需求,不同消费者的心理……不是所有的连锁业都有优势。如家连锁经营后,和当地的酒店有本质的区别,比如,有一家同样规模的小酒店,对于一个北京来的客户,可能没有机会找到那家酒店,因为从来没有听说过,但是如家不同,曾经住过上海如家、北京如家,自然就会选择杭州如家……在酒店行业,连锁行业在全国发展确实有非常正面的帮助。”沈南鹏说起如家的发展,思路清晰,滔滔不绝。
与三年前带领携程上市时的激动不同,在如家上市时,沈南鹏显得非常平静。在如家上市后的庆功酒会上,沈南鹏曾表示,今后他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把红杉中国基金做好。“我个人的兴趣就在于,运用自己在携程等企业任职期间所积累起来的经验,去帮助更多的中国企业快速、健康地成长。我觉得只有作为投资者才能最广阔地发挥我的才智。”
今天,坐在记者面前,沈南鹏仍旧非常理性和冷静,“上市是公司里程碑式的事件,如家未来发展还有很多挑战。我们还是一个年轻的公司,四年里面我们确实走完了很多公司要十几年才走完的路程,但这个行业刚开始,和国际上的酒店巨头比,我们还很小,100家酒店,从5年到10年看,还非常少,如家管理上的压力刚刚开始。”
他还说,如家上市后,他的身影未来还将会不断地出现在纳斯达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