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用卡赠送的积分既可以兑换各种商品、还可以积累飞行里程、甚至可以当作现金消费……然而,办卡时天花乱坠的许诺,等到兑现时常常令消费者“大失所望”。
岁末年初,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信用卡积分兑换俨然已成为各家银行主打的“酬宾产品”。然而,“听起来很美”的信用卡积分兑换,实际却暗藏诸多猫腻。业内专家提醒消费者,切不要被那些口头承诺所迷惑,而是要仔细研究信用卡协议条款,一旦权益受到侵害时,应及时拿起法律武器进行捍卫。
猫腻一:断章取义混淆重点 以高额积分作诱饵误导消费者
开卡最高可获赠3168个积分,推荐别人办卡还可额外获得800个积分——这是招商银行标准信用卡推出的开卡优惠。据了解,招商银行每消费20元积1分,3000多积分需要消费60000多元才能攒到,听起来似乎是很划算的事情。
然而,您可千万别高兴得太早,当记者致电招商银行客服时,得到的回答是,开卡送积分是有前提条件的,即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刷够8笔、且每笔消费满88元方可得到这额外赠送的积分。
“拿到这积分可真费劲啊,我怎么知道自己在规定的时间内能不能刷到8笔且每笔满88元,这就是商家的促销手段,无非是希望消费者多刷卡、多消费。”在深圳从事金融工作的刘兆先生说。
在广州市天河区正佳广场附近的一处招商银行信用卡办卡点,业务员正卖力地向过往的消费者推荐办卡送积分的优惠,同时还有公仔、水杯、饭盒等小礼品赠送,引得不少过往行人驻足。但记者注意到,人们似乎只对赠送积分和小礼品感兴趣,现场竟然没有一个人提出要看产品说明、了解信用卡的情况,而招行的业务员也没有主动提及实现积分赠送所附带的条件。
对此,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赵中源教授说,现在很多银行的业务员在办卡送积分方面相当“慷慨”,但这种“慷慨”其实是隐藏在刻意的“断章取义”之后,其目的就是吸引消费者办卡,一旦开卡程序完成后,消费者就是恍然大悟但也为时已晚。
猫腻二:积分兑换只是“浮云” 现实落差让消费者“很憋屈”
家住深圳市福田区的陈女士持有建设银行的芭比信用卡,临近新年,她原打算用积分为女儿兑换一套芭比主题的床上用品,然而,这个6件套的芭比主题床上用品居然需要349000分,陈女士再看看别的可兑换的商品:一个迪斯尼书包需要120000分,即使是兑换产品中“最便宜”的一款自动伞也需要23000积分。
记者了解到,建设银行的积分算法是消费1元累计1分。“这套芭比主题的床上用品在商场里买,也不过几百块吧,但居然要刷卡消费30多万元才能换得到,真有点让人哭笑不得。”陈女士说。
对此,持有三家不同银行信用卡的广州市民黄小姐说,各家银行的兑换品种琳琅满目,但真正能兑换的商品实在是少之又少,尽管各家银行的积分计算方式并不相同,但整体来看都缺乏诚意。因为从现在的情况看来,没有年10万元左右的消费额度几乎不可能兑换到商品。也就是说,积分兑换对于大部分年消费额在10万元以下的消费者来说,的的确确只是“浮云”。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