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记者在调查中还发现,多家银行都调整了信用卡积分兑换商品的比例,这意味着消费者兑换同样一件商品需要花费更多的积分,但这种情况并不适用于持有金卡或白金卡的大客户。对此,某商业银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士说,随着渠道以及运营费用的不断提升,银行为确保信用卡业务的利润而采取了这类手段。
“想提高收益,不从改进服务水平上下功夫,却老打消费者的主意。消费者一年到头刷卡为银行绩效作出了巨大贡献,可一旦忘记还款,哪怕是一天的滞纳金加上罚息都比得上积分送的那点‘奖品’了。”广州市民黄小姐说。
猫腻三:兑换限制多 陷阱多 公众期待消费知情权
兑换商品不靠谱,有所谓的“积分达人”就为消费者支了新招:拿积分换航空里程。据了解,现在不少银行都推出了与航空公司合作的联名信用卡,使用信用卡消费的同时也积累了航空公司的里程。
如建设银行、工商银行、广发银行等银行都推出了类似的航空联名卡。积累30000到50000不等的积分便可兑换不同航空公司的里程,看似十分超值。
比如建设银行的航空联名信用卡规定,每消费1元积1分,在该行网站的信用卡积分兑换专区可以看到,36000分可以兑换到2000公里的海航里程,40000分能兑换国航和南航等2000公里的里程;而招商银行的信用卡可通过1500到1800分换得2000公里的航空里程,该行信用卡消费20元积1分,即消费30000元到36000元可得到这些积分。
然而,很多消费者却反映,里程兑换的限制和陷阱很多,因为基本不可能兑换到心仪的航班。“本想用一年攒下来的积分换个回家的机票,但到年底了,一些热门航线用积分根本无法兑换,我总不会为了积分找个生僻航线坐飞机玩儿吧。”深圳市民周先生说。
顾客永远没有商家精明,消费者在与银行打交道的过程中,似乎长期都在扮演弱势群体的角色。对此,广东深天成律师事务所郑绪华律师认为,银行不应过分渲染旗下信用卡产品,而应诚信告知消费者自身产品的局限性,更不能刻意制造卖点。同样,消费者在面对五花八门的信用卡产品时,也应当从自身需要出发,仔细了解信用卡的各项服务条款,不要轻信口头承诺,一旦发现权益受到侵害,要及时保留证据、通过法律途径进行捍卫。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