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邦达被公募包圆
近年来阳光私募资产规模迅速扩大,集中持股现象频繁出现,一旦重仓股票遭遇大幅下跌,私募基金不得不面临净值的大幅亏损。
高唱价值投资的新价值投委会主席罗伟广在个股上偏好抱团进驻。年报数据显示,有多家上市公司,如爱建股份、华芳纺织、威远生化、*ST新材、天保基建,都被新价值旗下产品联手进驻,重仓持有。
以爱建股份为例,“新价值成长一期”、“新价值4号”、“新价值2期”和“新价值1期”分别持有爱建股份1257.38万股、827.41万股、655.02万股和611.55万股,分列十大流通股东的第二、四、七、八位,且均为2010年第四季度进驻。今年开始逐渐减持,而在今年爱建半年报时,罗伟广已经悄然无踪。
而在2011年一季报中,爱施德前十大流通股东中,有8个是新价值旗下的产品,合计持有1501.17万股,占到流通股本的30.02%。新价值成长一期产品,一季度增持了93.37万股,稳居爱施德第一大流通股东的位置,并且单只产品持股比例超过流通股股本达到了11.18%。目前爱施德股价已由3月末的38元缩水了近三分之一,8月18日收于30.36元。而如此高的持仓量,新价值想顺利退出并不容易。
一位私募投资人表示,罗伟广是在特定的背景之下冲出来的,产品规模快速膨胀之后原本的投研力量有点跟不上,比如说其旗下基金本来是10亿规模,突然放大到30亿可能会造成死磕某几个行业,但并不一定是坐庄;而且罗伟广是做新兴产业发家的,对这个板块可能有着天然的自信和喜爱,就是喜欢小股票不喜欢大盘股,但在爱施德这只股票上,未来只能是割肉了。
罗伟广坦承,集中持股的策略和操作方法偏激进,缺点是波动比较大,优点是能够博取超额收益。有私募研究员表示,目前阳光私募公司的一位基金经理大多管理多只产品,投资标的上采用复制策略,因此会出现重仓某一只股票的现象。
海归私募广晟财富投资总监刘海影指出,与国际对冲基金更加体系化的投资管理相比,目前国内部分阳光私募的投资方法脱胎于证券市场早期的坐庄手法,靠抱团和集中持股推高股价,随着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和机构投资者的增加,目前阳光私募重仓持股的模式会遭遇越来越大的挑战。
爱施德还不是基金持股比例最高的,万邦达有8只基金重仓,雄冠A股,流通股东除平安证券和左本俊之外均为基金,持股总市值超过13.9亿,占到该股流通市值比例的52.44%之高!
罗伟广涉嫌坐庄
王亚伟忽悠基民
尽管中国股市的坐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但从某种意义上讲,高度控盘是庄家的重要特征。前任私募一哥罗伟广的新价值重仓持有的一些小盘股已经出现了类似庄股的运作迹象。
广东斯达克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的总经理黎仕禹认为,无论是重仓遭遇地雷,还是抱团取暖,抑或是产品清盘、明星效应等等问题,其实这些都是投资手法的问题,而有关风险的辩论一直都存在,比如集中投资还是分散投资,至今也没有人能说清谁对谁错,很难一概而论。
中国特色讲究的是成王败寇,谁赚了钱谁就有了话语权,怎么说都是对的,而失败的总是被找出各种理由予以打击,这就是现实情况。
“从自身情况来看,对于许多私募而言,他们都是‘草根’出身,是在实战中打出来的经验,属于‘交易型选手’,就像古代一些不懂兵法的将军,虽然常常打胜仗,但弊端也很明显。私募不比公募,有着大把大把的钱去北大、清华甚至国外名校招揽人才,高薪聘请高端型研究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些私募利用股权激励等方式来吸引高端型研究人才,这也是目前唯一较好的解决方式。”他说。
据基金行业人士透露,部分基金公司有自己代言的板块或者概念股,比如说某基金公司旗下的多数基金杀进某板块的股票或某只股票,个别基金与上市公司联手炒作概念,这使得小公司更容易成为基金重仓的品种。
与此同时,有些基金经理在媒体上推荐某股票或者板块,但自己却同时在出货,如华夏一哥王亚伟就在一季报的展望中明确表示看好银行股,但二季度实际操作却减持了银行股,似有误导投资者之嫌。
罗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如果说基金和上市公司联手炒作,那只能说熊市已经来临,可以炒作的概念太少了。至于说基金经理忽悠,其实投资这个东西想法是天天变,比如今天说银行估值比较低值得关注,其实就是一说,然后被媒体放大了,未必是他真正的想法和实际的操作。”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