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迈向中等收入区
“十二五”规划下,未来五年中国消费市场将扩大一倍,未来工资亦大幅上升,即未来五年中国内地通胀率不会低,估计维持在5%左右。过去五年(2005年至2010年)中国内地消费由占GDP的45%下降至34%,因为出口增长太劲,未来五年内地消费占GDP的比例希望超过50%。
今年地方政府负债估计达到107000亿人民币,过去地方政府收入80%来自卖地,中央政府希望内地楼价在未来一段日子下调10%到15%。面对未来楼价下调,地方政府在财政上面对很大压力,因此中国经济真的好起来仍需一段日子。
1993年中国政府决定改革国企,到2001年短短几年国企数量减少2/3,由120万间降至46.8万间,员工占城市就业人口比重由59%降至32%。其后将大型国企上市接受公众投资者监管,政府成为这些企业的大股东,还引入外资企业做第二大股东,引入外国经营方式。这些公私合营的企业是否能战胜外国上市的私人大企业?
中国渐进入“中等收入区”(即人均收入2500美元到5000美元),能否通过经济转型进入高收入区(即人均收入15000美元到30000美元)?环顾世界上不少国家,经济一旦进入中等收入区,GDP增长率便下降,即中等收入陷阱。根据世界银行数字:菲律宾自1960年起至今,GDP并没有停止增长,例如2010年GDP仍上升7.1%。为何菲律宾人普遍仍如此穷?菲律宾政府的贪污,令法律不能公正地执行,令财富集中在小数人手中,那些人赚到钱后因为对政府不信任将它调到海外 菲律宾情况值得目前中国政府好好思考。
以经济周期思考问题
大部分投资者或投资策略决策者很少由经济周期角度去思考问题,一般采用直线投射法。例如过去两年企业纯利每年上升25%,便展望今年、明年纯利每年仍升25%。利用经济周期分析后市必须有一连串假设及推理,一旦同现实有出入便必须速作纠正,非一般人可以做到。
读过garden-vareity 理论便知道商业循环周期不离5年一小变、10年一大变,此乃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正常商业周期。日本在1990年出现资产负债表衰退,只有重整资产负债表,另一繁荣期才可以再来,而不是由政府进一步增加负债,以债养债迟早出问题,个人如此、公司如此、国家亦如此。
美国推出量化宽松政策可以阻止1930年代式经济萧条出现(即没有双底衰退),但逃不出日式衰退,何况世界经济已进入再平衡期。日本GDP由1990年占全球比重的12%降至目前的6%。未来20年欧、美GDP将由2007年各占全球GDP的25%降至只占12%,新兴工业国所占比重倍增,上述改变不是美国联储局推出什么OT2就可以改变的。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