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2012年,中国经济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增长放缓,第三季度GDP增速下降到了7.4%,创三年半以来的新低,股市更是哀鸿遍野,大盘的一再下跌让人对市场彻底失去信心,乃至在2012年12月中旬上证指数快速反弹并连续突破阻力之后,大部分人依然不相信股市会真正反转;这一年中房地产市场表现也缺乏亮点,尽管出现个别的“恐慌抢房”之类的事件,在调控不放松的压力下,基本上保持着平稳,成交以曾经保持观望的刚性群体需求释放为主,投机性很小;另外,很多投资者抱有希望的黄金也变得麻木不仁,在美国连续量化宽松政策的刺激下,玩了几次“过山车”后,完全没有像预期那样暴涨,令市场失望万分。
增长放缓成就债券牛市
在各种投资渠道都显得黯然失色的时候,一个之前不太被人关注的领域悄悄壮大起来,这就是2012年如火如荼的债券市场。事实上,在2011年四季度,伴随着暴跌之后的触底反弹,债券牛市就已经开始显现,尽管在2012年四季度经历了一波调整,债券市场的繁荣依然没有停止。这波牛市表现出来的效果就是各种债券涨势喜人,很多利用杠杆的投资者更是赚了个盆满钵满,与债券牛市相关的报道占领了各家财经媒体,表现突出的债券型基金更是被舆论广泛关注.。截至2012年12月14日,308只开放式债券型基金中只有10只收益为负,在各种投资产品中大放异彩,着实火了一把。
债券市场的火爆,与宏观经济关系密切。通常情况下,当经济衰退、通胀水平下行并进入降息周期的过程中,股票和商品的表现会很差,此时债券为王。一旦拐点出现,通缩转入通胀,经济开始复苏时,债券的魅力将会逐渐被股市超越。
其中,利率的变化是影响债券市场的根本原因,而2012年正好就是降息与通胀逐渐下降的一年,这一年中经历了两次降息,CPI则从1月的4.5%下降到了11月的2%。进入降息通道之后,债券的固定收益与挂钩银行利率的其他理财产品相比,优势显得更为突出。而在2012年,由于经济放缓导致的通货紧缩使得CPI成下跌趋势,也使得人们对跑赢CPI的需求降低,债券的收益就显得很有吸引力。
另一方面,在大多数情况下,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如同天平的两端,具有此消彼长的逆相关性,尤其是在2012年,极其令人失望的股市和宏观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使市场资金纷纷从高风险领域逃入低风险又旱涝保收的债券市场。股市的熊市狠狠地推动了债券的牛市。
经济恐将延续底部震荡
那么2013年债券市场能否依然充满投资机会?若想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考虑宏观经济形势。每到跨年之际,社会各界对经济形势的预测便不绝于耳,而在不久前“世界末日”结束之后,这种预测在某种程度上显得更有意义。市场对宏观经济的预测相对比较统一,经济触底后呈“L型”走势这一判断基本是主流观点。然而对于中国来说,2013年的经济形势与前几年相比变得更难预测了,这主要是因为伴随着各种改革的预期,宏观经济政策可能与以往有所不同,每一项政策对市场都可能产生决定性的作用,股市就是典型的例子,在全体投资者信心几乎消失殆尽的情况下,“城镇化”概念的提出使股市反弹急速开始,之前各种预测显得毫无意义。
2012年12月的汇丰中国制造业PMI预览值升至50.9,创14个月新高,显示制造业活动进一步扩张,同期的CPI和PPI都有所回升。伴随着A股的继续反弹,这些数据被一些分析人士认为是本轮物价下跌周期结束的标志,新的经济上升周期正在形成。
然而,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则认为,宏观经济确实已经开始短期回暖,但回暖的可持续性有待观望。虽然汇丰PMI继续上行,但在出口新订单跌破50的情况下,整个新订单(含出口和内需)却逆势上扬“单骑救主”,而且并未带动生产指数的成功上行,暗示企业认为这种新订单的增加是临时而非可持续的。依然高企的人民币汇率也会极大制约出口商的竞争力,压制出口增速。
另外,鲁政委表示,近期经济反弹的重要支持,更多依靠信贷之外的资金来源,它们中的绝大部分因被冠以“影子银行”之名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怀疑。到2013年,这些“影子”资金能否继续稳定供给,将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监管层态度可能是很谨慎的。
如此看来,凭借2012年年底股市的反弹和偏乐观的经济数据并不能确定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已发生了反转,如果2013年的宏观经济确如市场判断的那样,进入“L型”右边的一个持续平衡调整状态,那么很可能对应着偏低的增速和逐渐回升的通胀水平。安信证券高级固定收益分析师景晓达表示,2013年经济如果可以在现在的增速上稳定下来,所依托的首要力量来自投资,市场尤其寄希望于2013年上半年政府投资的加速。然而近期被频繁解读的“没有水分的增长”似乎会令这一希望落空,在“保持稳定性和持续性”的前提下,2013年的货币政策可能与2012年差别不大。
在这种情况下,由于直接投放到市场的刺激资金有限,恐怕在发生更大的政策或结构利好之前,股市想要延续反弹行情并不容易。鲁政委表示,2013年股市很可能是延续整理与震荡的“猪市”,没有明显的趋势,散户想要在这样的行情中赚到钱很难。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