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G熊晓鸽:06年VC投钱过快 创业者显浮躁

IDG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熊晓鸽和清科创投CEO倪正东盘点2006创投
新浪科技讯 1月26日上午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IDG VC)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熊晓鸽和清科创投CEO倪正东做客新浪“VC人生”就国内创投业2006年的发展状况和呈现出的不良势头、以及2007年风险投资行业发展的趋势与各位网友做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以下为聊天精彩观点:
倪正东:2006年的风投是正经历从疯狂到理性。去年投了17.8亿美元,投了大概324个项目,这是历史最高水平。其中7.6亿美元是投了互联网公司。这个我觉得2005年、2004年以前都没有的,这是当时的热潮。
熊晓鸽:为什么我说过热的一点在什么地方?因为很多的基金在05年底或者06年起来以后,面临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管是很有名的基金公司也高,团队相对来讲都比较嫩,没有真正做这方面的经验,所以表现出来就是投得太快。当然可能投得很快,投资的量也比较大,因为你没有太多的时间。
熊晓鸽:据我所知,有一些基金可能是说05年融的或者06年融的,到现在可能都投光了,所以这样的话当然也可以说明一点,中国的市场特别好,但是另外一方面也不是也反映出你投得过快了一点。
熊晓鸽:对2006年风险投资发展的情况我还是有点担忧。因为在美国的历史上看,风险投资做得还是以美国风险基金为主的,在美国两年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一个是95年,一个是99年,95年的时候,那时候一些基金建立起来了,投了很多的互联网公司,最后得到了很好的回报,95年融的钱非常好,但98年左右,99年开始就退出来了。
因为95年的钱很好融,所以大家融了很多钱,融的钱又多,投下去的也很快,而且大家都在争夺做过风投的人,因为你拿的钱多了,就要很多人管,非常像国内06年的情况,一下子很多钱拿来以后,很多没有经验的时候,拿来就成了风险基金了,很容易融到这个钱,但是就出现了投的效果不好的问题。
你回过头来看美国,我去年因为有一些国外其他的合伙人参加了欧洲的一些投资人的会议,看他们统计的数字来看,99年的基金在美国哪怕是第一的,没有一个基金说我99年融的钱回报率很高,现在他们还是在拿95年投资的基金回报率说事。
当然我不愿意看到06年融的这些钱成为像美国99年融的基金。这样会把投资人的胃口搞坏了也不好,中国为什么那么多钱进来,一个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说因为99年美国融的钱,在美国的表现不好,没几个上市的,没有一个很好的故事在说,所以这些公司要发展的话,钱也花得差不多了,能剩下来的,95年留下来的品牌,利用这个影响融到一些钱。
熊晓鸽:风险投资拿到的钱多对创业者未必是好事,当然对创业者短期内是好事,拿得钱也多,但是这容易造成他的浮躁,给人一个错误的感觉--凡是有一个新的概念把钱拿到就行。
熊晓鸽:如果你一个公司,你是要靠投资人的埋单你才能能够成功的话,那这个公司就是泡沫了,一定要你的客户能够来买你的东西才能成功,这是一个重要的一点。
以下为聊天实录:
各位新浪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上午好,非常高兴今天又来到我们“VC人生”的聊天现场,今天我们有幸请到了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IDG VC)全球高级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熊晓鸽和清科创投CEO倪正东跟我们一起聊2006年国内风险投资发展的情况,以及2007年的投资趋势。
我们聊天当中将会重点就06年国内创投产业的发展情况,包括行业内的一些不良的现象与各位网友做深入的沟通。各位网友除了通过电脑参与,您还可以通过手机访问新浪网,在移动中关注聊天全程,手机新浪网的网址是:sina.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