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数家Web2.0公司都会被天价收购?还是因为真正好的Web2.0公司太少了”,资深互联网人士谢文对《环球企业家》表示。事实上,那些表现出色的Web2.0公司确已不容小觑:2006年7月,MySpace已超过雅虎,成为全美访问量最高的网站。在全美排名前20位的网站里,诸如Youtube、Ask、Target、Facebook、Orkut等基于互动社区和分享应用的Web2.0网站皆赫然在列。
在杀气腾腾的氛围中,坚持独立性显得难能可贵。校园社交网站Facebook坚守至今,未被出售,这需要对7.5亿美元视而不见的勇气——也许出价还会更高。
然而,更多等不到上市时机的Web2.0公司,难以忍受等待的煎熬,不得不挂上“On Sale”的招牌。
纸上谈兵
不过,事情远非如此简单。即便网络巨头们悉数遁隐,对形态各异的Web2.0创业公司来说,通往纳斯达克的道路也难以畅通。被高价收购,不过意味着获得了相对从容的喘息机会而已。
在众多投资者看来,部分Web2.0公司的估值甚至超过了某些传统网络公司,但至今,这些乐观的估计仍属纸上谈兵。和媒体业快速更新的概念相比,资本市场的定律难以撼动:纳斯达克通行证的发放仍取决于现实的收入规模和盈利能力。
和Web2.0难以言说的前景相比,对这种新事物持乐观态度轻而易举。MySpace未来一年的收入被预估为至少2亿美元,而2010年的Facebook将获得超过10亿美元的年收入。现实与理想差距几何?事实上,这两家Web2.0公司中的佼佼者在2006年分别获得了9000万美元和5000万美元,前者和高尔夫球明星泰格·伍兹2005年年收入相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