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投资向晚期项目集中 预备上市项目投资过热
“风险投资应该更多关注创业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上周五在深圳表达了他对国内创业投资发展的担忧
“风险投资应该更多关注创业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成思危上周五在深圳表达了他对国内创业投资发展的担忧。事实上VC的PE化趋势已经使得中晚期股权投资项目出现过热,而早期项目的主阵地仍在外资创投手中。
1500人参加了上周末在深圳举行的第十届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创下了历史纪录。过去一年间在国内涌现的股权投资机构超过了之前5年的总和,又逢创业板有望于年内推出,这些机构们都在急切地寻觅新的资金和项目。
资本向晚期项目集中
论坛现场,记者遇到了数家原本战斗于二级市场的私募基金,他们希望在一级市场找到机会。此外,股市、楼市的断裂性下跌也迫使国内的民间资金寻求新出路。
证券界元老阚治东去年年底正式投身私募股权投资,他在上海创办的公司,股东几乎全是民营企业。原深圳创新投总裁陈玮也在差不多同一个时间发起一只9亿元的人民币创投基金,资金来源也是清一色的民营企业和富裕个人。此外,《第一财经日报》之前也对众多的浙商投资的晚期项目作过陆续的报道。
大部分资金盯上的是“差一口气就能上市”的企业,或者说Pre-IPO项目。这类企业会在上市前进行最后一轮私募融资,并且往往是出于财务目的,比如引入有实力的投资机构为今后的公开上市铺平道路。投资这样的企业风险要小得多,但是企业要价的筹码也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