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个项目每股开价5倍市盈率,现在已经到了15倍,甚至更高。”中科招商创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单祥双说。他表示创投在中国并没有过热,因为早期项目投得并不多,但是上市前项目显然是局部“高烧”。如果再考虑到国有券商获准开办直投业务,那么上市前项目的投资收益还将被进一步摊薄。
另一方面,上证指数下跌近半之后,蓝筹公司的估值已经下降到20倍以内。作为股权投资主要退出渠道的证券市场面临重大风险,并已经威胁到国内新兴的股权投资的安全边际。
内外资有限合伙人取向不同
中晚期特别是上市前项目炙手可热,而早期项目却少有内资机构问津。一些业内人士将这一问题归结为“专业经验”和“人才问题”。
“作投资不简单就是给钱就行了,还要花很多时间去作调查,并且在投了钱以后还要用自己的经验辅导创业者,为企业整合各种上市资源。”新浪创始人之一、DCM创业投资公司中国合伙人林欣禾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此外,资金环境的大背景或许更深刻地决定了内资VC和PE们的行为模式。“其实我们外资创投机构的钱并不是直接来自于企业和个人,而是大学基金、退休基金、保险公司,或者是基金的基金(FOF)。这些专业的机构投资者在国内还没有。”北极光创投合伙人邓锋说。
林欣禾则把海外的专业LP(有限合伙人)与国内投资人进行了比较。“他们(海外的专业LP)也是专业机构,我们与他们沟通很容易。但是国内的LP,要么是政府,对你有很多条条框框;要么是赋予个人和刚刚做起来的民营企业,喜欢干涉,要求很高。”林欣禾举例说,一个企业主可能听说在深圳炒房一年就能翻倍,于是就会埋怨创投基金为什么一年只有15%的收益?“他们太浮躁了,恨不得一年内就能赚回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