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资格上创业板的企业并不缺乏融资的通道,也并没有打算上创业板,而很多受到资格限制的中小企业却因需要融资而积极地筹备上市。
自从创业板将要推出的消息传来以后,市场就在猜测究竟哪些企业可能在创业板首批上市。但是,在不断的调查中,《中国会计报》记者发现,很多有资格上创业板的企业却并没有打算上创业板,相反,很多受到资格限制的中小企业却在积极地筹备上市。
创业板这种“围城”现象的出现,值得深思。
融资,企业争上创业板的动力
创业板之所以出现“围城”现象,说到底,还是因为融资问题。有资格上创业板的企业并不缺乏融资的通道,而那些迫切需要通过创业板来上市的,主要看重的是创业板的融资能力。相较于国外而言,我国中小企业板的成交量还是很高的,市场也比较活跃,所以,中小企业们看好国内的创业板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在企业对创业板有所期望的同时,创业板对企业也是有要求的。
“创业板可能会比较看重企业的成长性。所谓成长性,就是说一方面它要符合创业板的条件,另一方面,它每年的成长率基本上都要维持在50%左右。”华生资本合伙人许文聪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