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关注企业的成长性是对投资者负责任的一种表现,投资者购买股票实际上是购买企业的前景。
“在关注成长性的基础上,上创业板的企业还应该具有一定的技术含量,因为有些企业可能成长得很快,但由于所在行业技术含量不是很高,或者说进入的门槛不高,很快就会出现市场过度竞争的现象。”许文聪提醒说。
的确,技术领先是保证一个企业经久不衰的一个重要条件。“从我了解到的国外案例来看,创业板还比较青睐创新型的企业,因为这种企业具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有自己的产品创新。”北京京都天华会计师事务所高级经理吴寿元表示。
无论是技术,还是创新性,这些都是保证一个企业成长性必不可少的因素。而强调企业的成长性,实际上也是创业板与中小企业板的区别所在。毕竟,创业板和中小企业板的准入门槛相距不远。
事务所:融资规模有限
“但从整体来说,创业板融资的规模肯定比主板和中小企业板要少,这个板上的企业本身就是规模比较小的。”吴寿元分析说。“而且,一般说来,这些企业的创始人或者大股东,都想保持自己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的地位,他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就是股权不能被稀释得太低。”
从今年3月证监会发布《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以来,关于创业板“曲线救市”的说法就一直存在。但是,关注开始筹备创业板的企业,不难看出,创业板的上板门槛并不低,而且打算上创业板的企业也多是创新型和成长型“双优”的企业。
一方面,这并不能全面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另一方面,这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方面的力度也有限。
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下,企业的资金需求旺盛,如何拉动民间投资,吸引更多的民间投资者,也是创业板严格筛选企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国外创业板上市的情况来看,融资规模一般都停留在一两亿元人民币,如果融资规模能够达到5亿元人民币,已经算是融资额比较大的了。”吴寿元介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