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行长就是高进行企业信贷的银行“主理”,身份是一家国有商业银行的支行长。早在2008年底,他告诉高,2009年国家货币政策“适度放松”,今年的贷款任务重,所以希望他的企业今年申请增加授信,帮忙“消化”。
开工之前,高先生从银行所获的授信贷款资金处于闲置状态。邵行长的要求虽然令高为难,但考虑到他之前在企业融资上的帮忙,所以为了维护与银行的“业务关系”,在企业停工的状态下,依然申请了授信额度。
但资金总不可能处于闲置状态,高获得信贷资金后,便转到另一家银行的企业帐户上。
这家企业是高拥有的电气公司旗下的财务公司,主业投资理财。这笔资金于是陆续通过财务公司,划转到他儿子的帐户上,由私募操盘进行操作。
高就被这股信贷洪流卷进了股市。
高回忆说,2月4日,操盘手以7.28元价格购入 中科英华(行情 股吧)(600110.SH),投放了800万元左右入市。从此,他在三只股票上,不断地进行短线操作。入市的资金也随着股市的稳定和指数上涨而不断增加,目前达到了5000多万元。
隐匿的路径
像高先生这样,以企业名义携信贷资金入股市者并非个别。记者在30余企业主中调查获知,其中有10多名均以企业名义开户。
这似乎是一场猫抓老鼠的游戏。
前述长三角区域某城商行支行分管信贷业务的副行长坦承,银行虽然可以监控到信贷资金在本行系统中的流向,而一旦离开本行,他们就失去了追踪权限。
针对于前述高先生这样的信贷资金转入股市的操作模式,他认为,银行其实无法监管,毕竟信贷资金已转入开户在另一家银行上的财务公司,贷款资金被变成了另一家银行的存款。而目前,银行对企业贷款情况可以跨行调查,却不能跨行调查企业的存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