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头注资深意
在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内部基本框架定型的情况下,引进战略投资者成为其实现股东和管理层多元化,是真正成为市场主体的关键路径。
此前,中宣部表示,根据现有政策,像人民网这类官方媒体,即使是网站,也仍须由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投资,不可能向民营社会资本放开,短期内也不可能有突破。据中国日报报道,人民日报网络有限公司现在已经进入到吸引战略投资者的最后阶段。已与10多家潜在投资者进行了商谈,并且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人寿等国企达成协议。
电信三巨头以及中国人寿注资人民网,是国企改制“任务”还是市场化探索,依然存在争议。据新世纪周刊报道,很多大型国有企业都曾接到投资人民网的“任务”。 一位大型国有金融投资公司去年年初就被要求战略投资人民网。
人民网总裁兼总编辑廖玒也曾表示,“按照中央转企改制安排”,可能要引进战略投资者。值得关注的是,引进战略投资者这一计划本身,专业研究人士认为仍是一大进步。“从大的来看是整个具有国资背景的企业在寻求一种变革。”由天宇说,注资人民网的几大电信运营商,整个盈利情况并不好,这些垄断企业也是在探索运营模式。
此外,人民网也开始企业化的经营,比如日前正式推出了人民搜索。这些行为的目的都在于创造良性的竞争,很好地适应市场化、商业化,创造出真正的市场价值来。因此引入运营商的资本也是一种市场化的表现。
由天宇认为,除了完成“任务”以外,这种战略性的投资,对于运营商而言是一种市场化的经营。“上市之后,人民网的决定权是在股东大会上,各方面投资商对他的企业运作会有更多的发言权,就更像一个商业企业的运作了。”然而,国资背景在其上市后能否真正实现市场化,依然留给业界诸多疑问。“因为股东来源于国资,可能还是会受到一定的阻力,市场化可能还不会更加明显。”
单一模式风险
“如果只以现在的单纯的一个新闻网站去做,人民网的影响力是很小的,它的前景并不是很乐观。”由天宇表示,Alexa数据显示,人民网在中国仅排名47位,而腾讯排名第二,网易排名第六,人民网流量明显落后。与此对应的是,互联网整体是处在上升阶段,包括视频搜索网站,他们的访问量都在上升,但是新闻网站在这些方面却有下跌趋势。
2010年6月20月,注册5000万元的人民搜索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推出“人民搜索 ”,并打出了做最“权威”搜索的旗号,但这一口号却遭到业界的质疑。“现在是一个信息过剩的时代,不是缺信息。因此对人民网、包括人民日报旗下的人民搜索而言,秉承了人民日报60年的传统优势—权威、公信力。”人民网总裁兼总编辑廖玒曾表示。
然而,“信息过剩论”显然与门户网站耗资数十亿不断打造更为广阔信息平台的方向背道而驰。“人民网很难与这些门户网站竞争,因为它提供的是比较垂直化的服务,它如何能在垂直领域得到用户的信赖,实际上就是扩大影响,扩大用户覆盖量。”由天宇分析。
不仅仅是来自门户的竞争,还有就是现在服务的种类越来越多,包括微博在内,微博也具备新闻的功能,还有社交网站,在这样的大环境下,谁提供的服务更加有利于用户,谁就能抢占用户抢占市场。在网络多样化的今天,新闻网站并没有很多实质性的变化,那么用户的流失就是必然。
面对这样的困窘,人民网的上市就是为这种改变、突破打一个基础、基石。此次的IPO,人民日报网络有限公司表示所募资金将用于扩大网站业务范围。此外,公司还计划通过发展无线增值服务、在线视频以及网络意见调查业务以提高收入。可见,人民网是希望以多元化的方式来增加盈利途径,提高营收水平。“可以这样说,人民网的上市就是为突破瓶颈所走的第一步,尽管它当下的前景并不乐观。”由天宇说。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