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三轮房地产调控导致楼市渐入低谷,内地开发商“嗷嗷待哺”,外资房地产企业乘虚而入,抄底内地楼市的步伐正在加速。
这种现状已经引起央行官员关注。人行沈阳分行行长王顺参在最新一期央行主管杂志《中国金融》上撰文,建议加强对外资过度流入房地产行业的管理。
在此前的2月17日,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也称,近年中国房地产业外资流入增速较快,外资流入对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的影响需密切关注。
一方面是内地房地产企业融资受困,急需补充项目运作资金;另一方面是外资房地产企业依然看好内地楼市前景,共同的利益需求让双方一拍即合,外资开发商通过股权收购而曲线进入内地楼市的案例明显增多。
不过,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外资房地产企业更愿意直接拿地开发,投资动辄数十亿元,项目内容涵盖了住宅、商业及养老地产等多个领域。
外资房企频频现身
3月2日,广州市国际投资促进中心部长谢晓辉在一个公开会议上透露,广州三旧改造地块受到外资热捧,来自香港、新加坡等地的资本正在积极接触三旧地块,不少三旧地块的合作初步意向已经达成。
根据日前官方公布的数据,广州十个区的三旧改造地块合计8950宗,用地面积为434.2平方公里,属下的从化市和增城市三旧改造地块合计1105宗,用地面积为105平方公里。
刀客地产顾问机构董事长谢逸枫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这些地块成为众多资本争夺的焦点,更是外资房地产企业眼中的“香饽饽”。谢晓辉说,目前在洽谈的这些外资主要以港资和新加坡资本为主。
早在2月21日,新加坡嘉德置地已宣布,公司新增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一占地面积约50万平方米的项目,该项目将成为凯德置地集团在华开发的项目中总建筑面积最大的一个。
嘉德置地近日甚至对外声称,计划未来三至五年投资约人民币100亿元于中国内地,除了将旗下商场数量翻倍至100家外,也将积极拓展廉价住宅,预期平均售价较市场低约20%,每年最少供应1万套。
以“低价吸纳”著称的港资房地产企业,大力度地加码内地楼市的趋势更为明显。1月5日,嘉里建设联合体以13.6亿元竞得辽宁营口地块。两个月前,嘉里集团刚刚以4.81亿元摘得福州商业地块;1月7日,九龙仓就以29.1亿元竞得苏州吴中两宗地。而一个月前,九龙仓在一周时间内斥资20亿元分别在江苏常州、湖北武汉拿地。
与部分外资房企直接拿地进入内地楼市不同,一些外资企业更多选择股权合作的方式,曲线抄底内地房地产市场,这种操作方式显然更具可操作性。
2月25日,香港新沣集团宣布将携手日本最大的商业地产商三菱地所合营开发沈阳购物中心尚柏奥莱,转让旗下Premier Ever的37.5%股权以获得流动资金,减轻开发资金压力。而三菱地所也以此曲线进军沈阳;同在2月份,爱尔兰最大房地产公司财富控股(Treasury Holdings)在上海再下一城,将淮海中路的淮海商城收入囊中,交易价格5.75亿元人民币。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