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创业板将迎来2周岁的生日。两年来,创业板几乎膨胀十倍,疯狂“圈钱”近2000亿元,创造了164位亿万富翁。但其市场表现却令人失望:近三成业绩同比下滑,五成个股破发,七成市值被蒸发,八成股民首日买入亏钱。本来要让股民享受发展果实的创业板到底让谁赚了钱?
散户惨亏
近半公司股价破发
2009年10月30日,28家上市公司揭开创业板大幕。两年来,创业公司扩容令市场瞠目结舌。截至今年10月30日,过会并发行的创业板上市公司达到274家,几乎是首批上市公司的十倍。但规模的急剧膨胀并没有给股民带来笑容,八成股民首日买入依然亏损。
WIND统计数据显示,按10月28日收盘价格计算,在271只创业板股票中,依然有209只个股复权价格低于其上市首日的收盘价,占比高达77.12%。这也意味着,如果投资者在创业板上市首日买进并一直持有,目前仍然有近八成的投资者处于亏损状态。国民技术、坚瑞消防、三川股份以及世纪瑞尔等4只创业板股票复权后相对于首日收盘价的跌幅均在60%以上。其中,国民技术上市首日的收盘价为157.31元,但上市之后,股价连续受挫,目前最新的复权收盘价也只有55.038元,跌幅高达65.01%,成为跌幅最惨的创业板公司。
即便是同发行价相比,“破发”的公司也比比皆是。截至昨日,复权股价依然被运行在发行价之下的创业板公司有123家,占比为45.39%,接近一半。其中,恒信移动破发比例超过了50%,这家由平安证券保荐的企业发行价为38.78元/股,目前股价已跌至17.92元,较发行价缩水了53.79%。如果在网上申购时,该股每中一签并持有至今的话,其浮动亏损就超过万元。
另外,从创业板指来看,自从2010年12月20日盘上1239.60点的高峰后便一路下滑,目前跌到833.42点,跌幅达32.77%。
高管创富
累计身家超2500亿元
创业板的赚钱效应和造富功能令人咋舌,然而这些钱都进了谁的腰包?
从首发的指标看来,包括暂时未上市的三家公司,274家创业板平均发行价格为32.64元/股,平均发行后的市盈率则为61.97倍。券商机构从中获取的承销保荐费用累计高达126.91亿元,其中,平安证券担任了38家创业板企业的主承销商,获得15.1亿元收入。
从创业板中赚大钱的还有众多的风险投资(VC)和私募股权资金(PE)等资本大佬们。根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自2009年10月创业板开闸以来,有VC/PE支持的创业板企业共有147家,占深圳创业板上市企业总数的五成以上,而在创业板背后的VC/PE等投资机构达到174家,本土机构有156家,外资为16家,而这些机构在退出后,都获得不菲的收益。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共实现323笔退出,本土的VC/PE有299笔,外资为20笔。合计平均账面投资回报倍数为8.90倍,其中,外资回报率高达14倍,可谓是满载而归。
因创业板上市而“一夜暴富”的非上市公司老板或者高管莫属。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只创业板股票上市,乐普医疗创始人、总经理蒲忠杰以38.32亿元,成为创业板的第一位首富。随后,爱尔眼科的大股东陈邦、向日葵的董事长吴建龙均做过首富。两年过后,以半年报披露为准,创业板高管累计身家高达2553.35亿元,财富过亿元的董事长就有164位。
两年来,共有80多家创业板公司遭到203名高管抛售,套现总金额在30亿元左右,其中7名高管通过套现成为亿万富翁。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