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圈钱
超募176.96% 分红仅占融资额4%
统计显示,截至目前,创业板累计融资近2000亿,超募176.96%。而多数上市公司成为“铁公鸡”,两年来的累计现金分红占融资规模比不到4%。
根据同花顺数据,2009年创业板开启以来,上市公司通过IPO累计融资额为1936亿元,而预计募集的资金仅为669亿元,相当于每个公司超募资金达到4.62亿元,平均超募比例达到了181.18%。其中,截至目前最多的是国民技术,其超募资金多达19.65亿元;而碧水源、沃森生物、奥克股份、汇川技术、宋城股份、开山股份、南都电源、东方日升、数码视讯等超募资金额均在10亿元以上。
这些超募的资金并没有多少用于扩大生产规模,发展主营业务,大部分超募资金都“躺”在银行指定账户吃利息,或者偿还债务。平安证券一份研究报告显示,目前创业板上市公司有84.66%的超募资金闲置于银行。而准备或已经在使用的资金多数也是偿还银行贷款和补充流动资金为主,这两项的投入比例占整体投入的51.42%。更有甚者,直接把超募资金用来购房购车。如神州泰岳的第一批超募资金2.5亿元用于研发及办公用房的购置与建设;南风股份更使用了包括超募资金在内的资金竞买国有土地使用权;探路者动用6600万元超募资金购置房产等。
令投资者想不通的是,创业板公司一夜暴富的同时,给股东发放的红利却少得可怜。据记者对比,2009年至今有现金分红记录的创业板公司共172家,累计向股东派发的“红包”仅68.62亿元,占IPO融资规模的3.54%,占净利润总额的16.85%。
业绩变脸
三季度147家公司业绩环比下滑
创业板启动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扶持中小企业,尤其是为高成长性企业提供融资平台。但从目前情况看,创业板上市公司不仅业绩频频“变脸”,高成长性成为“浮云”,而且多数公司“高科技”含量并不扎实。
截至昨日,创业板已有271家公司上市交易,三季度共盈利142.89亿元,平均每家公司盈利5272.66万元,同比增长16.65%。与去年同期相比,有78家上市公司出现净利润下滑现象,占28.78%。
从环比数据来看,高增长性更是“浮云”。今年第三季度,共有147家上市公司业绩环比出现下滑,其中荃银高科(300087)和康芝药业(300086)业绩环比下降幅度最大,分别达到212.02%和171.28%,并且三个季度环比幅度都在下降。整体而言,在可查的244家上市公司中仅有18家上市公司在今年前三个季度保持环比持续正增长,但其中大多数上市公司的环比增长幅度在持续减小,后市或将面对公司业绩增长乏力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高成长性,创业板一度也成为“高科技”的代名词。按照证监会行业分类,创业板中制造业有179家,信息技术业有52家,另外,社会服务业、农林牧渔等也都纷纷加入创业板队伍。而这些公司中的“高科技”含量并不高,而不少真正优秀的成长性高、科技含量丰富的却纷纷赴境外上市。
记者观察
退市制度缺乏
导致投机盛行
“因为创业板暂时还没有退市机制,所以只要能上市,基本上等于进了保险箱。这对企业本身发展并不一定是件好事情。”一位券商分析人士告诉记者。而创业板退市制度一度被寄予厚望,记者多方获悉,目前仍没有具体时间表。
创业板已经从鼓励创业交易的场所变成了一个创富场所,跟设立的初衷背道而驰。而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其发行制度,也包括退市机制。经济学家马光远就指出,在发行制度上没有完全实现市场化,导致很多机构做高股价,最后再高位套现;“另一方面,由于创业板本身缺乏退市制度,导致投机制度盛行,很多企业的业绩一落千丈。”马光远认为。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创业板退市机制迟迟不出,可能是监管层担心投资者会面临更大的风险。但为鼓励高成长性公司,创业板不应该成为企业“圈钱”的保险箱,只要上市就万事大吉,作假投机才大行其道,“三高”不断出现。
实际上,创业板退市在国外已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如美国纳斯达克如今已有3000多家企业,每年大约有8%的公司退市,而英国创业板退市率则高达12%。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