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 1177亿元打新浮亏 散户成宰割对象
在IPO的利益链条中,与上市公司、PE创投的狂欢、中介机构的“日进斗金”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一级市场上的投资者尤其是散户投资,成为了被围剿的对象。Wind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月28日,IPO重启以来上市的750只股票中,目前仍有413家处于破发状态。通过对网上发行的总股本数计算,在这747只股票中,假定散户打新后始终持股未变的话,散户参与一级市场打新目前总体仍然呈现亏损状态,浮动亏损总额目前达到了197.9亿元。
而在破发的413只股票中,散户打新的浮动亏损则达到了惊人的1177.38亿元。也就是说,在这413只“地雷”上,散户打新每踏中一个,就要损失2.85亿元。其中,给散户们带来伤害最深的分别为华泰证券、中国中冶、中国建筑、华锐风电和招商证券,参与其网上发行的打新者目前的浮动亏损分别达到了58.8亿元、57.5亿元、45.4亿元、45.0亿元和31.9亿元。而从单只股票的情况来看,截至目前,海普瑞、华锐风电、奥克股份、宁波GQY和天瑞仪器每一股都给打新者分别带来了92.8元、53.5元、41.1元、35.9元和30.1元的损失。
以华泰证券为例,2010年2月26日上市,发行价格为20元/股,网上发行数量则达到了54919.30万股,中签率则达到了14.43%。截至2月28日,华泰证券收报于9.20元/股。也就是说,上市整整两年来,华泰证券累计下跌了53.40%(后复权)。在这只股票中,参与其一级市场打新的散户投资者账面亏损达到了58.8亿元,相比之下,上市公司却实际募集了155.24亿元的资金,而作为主承销商的海通证券以及其他中介机构,却分享了1.67亿元的发行费用,其中仅承销和保荐费用就达到了1.3亿元。
在高价发行的情况下,散户不仅打新遭遇了巨幅亏损,在二级市场上首日的“炒新”更是亏损惨重。深交所的统计数据显示,新股上市首日买入者主要是个人,10个交易日后超过六成亏损。以创业板为例,2009年10月底至2011年10月底,上市首日个人投资者买入金额占比高达95.06%,首日买入的个人投资者10个交易日后亏损比例为64.25%,其中10万元以下个人投资者亏损比例为64.62%,100万元以下个人投资者亏损比例为63.63%。
改革 发审制度改革将成A股变革核心
Wind统计数据显示,自IPO重启以来发行的新股中,平均发行价格为27.3元/股,平均发行后市盈率(摊薄)则为52.9倍;创业板的平均发行价格为31.4元/股,平均发行后市盈率(摊薄)则为61倍。相比之下,2月28日,上交所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仅为14.99倍,深交所上市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则为25.63倍,创业板平均市盈率为38.25倍。
接受《经济参考报》记者采访的专家普遍认为,一二级市场上市盈率的巨大落差,以及由此造成的上市公司、PE、保荐及直投的巨大的利益链条,造成二级市场上投资者普遍的亏损,已经成为当前新股发行制度中最为严重的问题。
刘纪鹏认为,这个利益链条充分说明,创业板在2009年10月开板以来,已经成为了社会财富分配最不公、最容易形成暴富的领域,它使得人们无心科技开发,无心创业,全部去谋求上市。在这个时间,人们对于资本市场所形成的坏印象,以及社会道德水准的下降,创业板起了首当其冲的作用。
著名经济学家、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则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高价发行是定价市场化的结果,现在提出的各种控制的方法基本上都不解决问题。“退回去就没有高价发行,但没有高价发行就会有首日涨幅,这是个跷跷板的关系,二级市场投资者仍然是以高价购买股票。”
华生认为,当前的高价发行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表明当前的股市用单一的方法进行改革是行不通的,它需要整体上的大的制度变革,而变革的核心就是发审制度的改革。“发审制度需要进行全面的、根本性的变革,现在进行的修补工作无济于事甚至是有副作用。”他认为,发审制度的改革总体应当朝着更加市场化的方向,在某些方面放松行政上的审批。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