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赚不赔的无风险生意”
“资本的本性是逐利,投资的目的也在于增值。”李方把股权投资和证券投资都当成是“一种赚钱的办法而已。”他承认,自己没有那么高的思想境界,想去扶持中小企业的发展。决定是投资项目A还是项目B,“就看哪个赚钱更多更容易。”
李方的朋友张怡5年前投资了一家软件公司,现在已经向证监会递交了上市申请。张用“爆米花”来畅想着公司上市后她本人资产的增值程度。“按照目前内地的行情,软件类上市公司平均静态市盈率大约是50倍左右。”这就意味着,在公司上市、“小非”解禁后,她5年前投进去的1元钱就有可能变成50元。尽管无法解释清楚这个资产爆米花具体是怎么爆出来的,张还是尽力劝说身边的亲密朋友,把钱都投到她投资的这家软件公司里去。
张早先也是市场中人。2001年5月底,经历了网络概念股的强劲喷发之后最后一轮牛市,张从股市抽身。不久之后,上证指数从2245点渐行渐下,一路下跌到998点。
张一直庆幸当年的明智选择。但手里的上千万元资金该怎么处理?“钱要是压在自己手里,心里就烧得慌。”那以后,张用这部分钱买了几家公司的股权。除了这家软件公司之外,还有一家网络公司和一家玩具公司。“现在看来只有这家软件公司可能给我赚钱。”张说,她和网络公司高层的关系不错,虽然暂时不能从他们身上获得回报,但“就当投给朋友算了。”而因为种种原因,玩具公司的人和张闹翻了,这让她很不愉快。“投项目最终还是要看人,至少要看双方的发展思路是否合得来。”
尽管张的软件公司很快要上市了,但在李方看来,张5年前的投资还是颇为冒险的。“假如股市长期不转好,公司上不了市,投资怎么能变现呢?”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3年前,李方拒绝了一家大型企业的合作提议。当时对方提出,只要李方能帮助他们上市,就以最便宜的价格给他公司10%的股权。而李方拒绝的理由是,在当时,上市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一方面股市低迷,上市很可能卖不出什么价钱;另一方面,在证监会排队等待审批的待上市企业多得很,什么时候能真正上市,谁也说不清楚。“资金是有时间成本的。”李方说,“我当时的想法是,把钱拿去做点别的,比如投资房地产,或许更现实一些。”
“如果是今年甚至是去年,即使资质没有那家企业好,我们也会毫不犹豫地接下单子。”在李方看来,股市的一飞冲天,已经使私募股权投资成了“稳赚不赔的无风险生意”,因为同样的投入,如今能从股市中得到更高的回报,“而且上市所需要的时间也不会很长,通过证监会审批的拟上市企业,存量已经不多了。”
想认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创业专家,快来加入“中国创业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