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推出还不明朗,且上市竞争非常激烈,能否按期上市难以预料。因此,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筹备上市过程中,就要向投资一样重视上市风险管理,摆正心态,坚持稳健经营和做好预案。
期待已久的创业板即将创立,再为企业上市开启了一个新希望(000876,股吧)。由于创业板上市的财务门槛相对较低,企业家们兴奋异常,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不过,天有不测风云,创业板形势还不明朗,且上市竞争非常激烈,能否按期上市难以预料。因此,符合条件的企业,在筹备上市过程中,需要像投资一样,重视上市风险管理。
首先要摆正心态。企业家不应攀比和光为股市身价做企业。要把上市视为企业发展进程中一个水到渠成的里程碑,一如既往苦练内功,关注市场、产品和管理,持续改善经营,提升投资价值,择机上市。
企业成功上市,企业家身价变成几十亿、甚至上百亿元,这并非股市魔力,本质上是股市对企业自身内在投资价值的反映。实际上,上市公司与非上市公司的投资估值模型是一致的:未来预期能产生的可信的自由现金流的贴现值。只是没上市的企业,其内在的投资价值没有直观显示出来,一旦企业对外股权融资或出售股权,就能得以表现。例如,福建雪津啤酒向英博啤酒出售其控制权的价格就是其账面净资产价值的10倍。一些非上市企业的股份售价甚至超过上市公司。例如,可口可乐收购汇源的出价就超过汇源的股价。
其次要稳健经营。即使进入上市过程,企业也需要保持经营和财务稳健,注重现金流管理。
近年来的IPO诱惑,让不少投资人和企业家忽略上市风险,对上市成功过于乐观和自信。一些企业家甚至采用《亮剑》中的李云龙式打法:手榴弹扔光,子弹打光,然后拼刺刀。为了冲刺上市和迎合股市成长要求而野蛮生长。例如,提前“透支”企业内外资源,特别是提前透支IPO融来的钱去发展;或者激进扩张,大量动用企业现金储备,甚至不惜大规模举债,购买土地和设备,建造厂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