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5日,《关于进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发行体制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期结束。自2008年9月25日华昌化工登陆A股市场以来,新股发行上市已搁浅超过八个月,过会未发行的公司已累积达32家。按照官方说法,该征求意见结束并正式发布后,即会安排新股发行。
IPO十年历程再回首
回顾A股近10年的新股发行频率,可以发现,IPO项目审批、放行节奏几乎完全跟着股票市场表现走。
以时间为序,我们撷取A股近10年历史上的4个重要时段,比照上证综指的走势与IPO情况,上述结论将更加清晰。
1999.5.19-2001.6.14:股指、IPO比翼齐飞。这是近10年来让人记忆犹新的一轮波澜壮阔的大牛市。其间新发266家上市公司。
2004.8.31-2006.6.7:熊市+股改叫停IPO。2004年8月31日,证监会暂停审批新股上市。此后,股市继续下滑至998点。A股在15个月内无新股上市,这在IPO历史上绝无仅有。
2006.6.7-2007.11.13:大牛市催生超级IPO。由于上市公司股改逐步推进,股市迎来千载难逢大牛市。06年融资额1339亿,07年融资额4780亿。
2008.9.17至今:金融风暴堵死A股IPO。08年第三季度,A股IPO数量只有18个。至9月17日,证监会发审委停止审核新股,IPO大门关闭。
重启后回升概率较大
统计资料显示,在此次暂停之前,我国股市曾经历过6次较长的新股发行暂停和重启IPO,有5次是重启前下跌、重启后企稳回升。根据莫尼塔统计指出,这6次重启IPO后的一个月内,上证综指上涨概率高达83.3%。IPO重启后月涨幅最高的一次出现在1995年6月30日,当月IPO融资规模只有1.7亿元,是6次重启当月融资规模最小的一次。月度融资规模最大的出现在2006年6月,达到232亿元,而上证综指表现依然强劲,涨幅达5.76%。IPO重启后一个月指数惟一一次下跌出现在2001年11月29日,而当月融资规模只有49.3亿元。从融资规模统计发现,随着融资规模的扩大,股指也并未被拖垮,这说明融资规模与指数走势没有明显的相关性。
从历史上这6次IPO重启的具体情况分析,1995年至1996年的前三次IPO重启与2005年至2006年的后两次IPO重启,我国经济都不在萧条期,GDP增长都在10%以上,这种市场背离产生的内在上涨力量完全能对冲掉重启IPO的资金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