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2001年的第四次IPO重启情况恰恰相反,当时经济相对低迷,GDP增速8%,而股市却在高位,这使得IPO重启后市场改变了方向。令不少投资者担心的是,本次IPO重启的背景与历史上第四次IPO重启情况相似。国海证券分析师认为,这是一种累积了经济下行与股市上行的背离。那么历史是否会重演呢?我们将拭目以待。
两种代表性观点
金融海啸下,A股市场在去年下半年急挫,市场悲观情绪浓厚,当时确实不是在市场集资的好时机,而中国证监会执行的“平衡资金供求,控制新股发行节奏”原则,没有让IPO展开,防止对市场资金再带来冲击,被视为政府救市的重要政策之一。今年以来,A股市场回暖,宽松货币政策下,市场资金充裕,IPO重启势在必行,那么此举对市场的影响如何?归结各券商报告观点主要分为以下两种:
乐观预期:不影响向上趋势
以金元证券、申银万国、平安证券等为代表的研究机构认为,IPO重启不影响股市趋势,无须过于担心。若资本市场的“平稳发展”,是建立在没有新增供给的基础上,这样的市场本身就是不健康的,这种环境下出现的上涨也是理念错误、不堪一击的。可持续的上涨行情,一定是扩容与增值、融资与业绩、发行者与投资者、一级市场与二级市场能够实现共赢,并且是循环增强的。承受不了IPO重启冲击的上涨,是跛足的,难以持续,不要也罢。IPO重启,可看作是对2008年11月开始的这波上涨,进行定性检验。
谨慎判断:阶段性调整确立
以银河证券、海通证券为代表的机构认为,市场阶段性调整趋势基本确立。近期对机构投资者的调研发现,乐观者的主要理由有经济见底回升趋势确立、股市运行趋势良好、投资者心态稳定等方面,更多的是心理层面,而心理层面的基础是最不坚实的。IPO重启对市场的短期影响而言,增加了股票供应数量,加大市场震荡在所难免。在市场自身上升动力减弱的背景下,IPO重启是促使股市运行趋势发生转变的重要催化剂,本轮反弹基本宣告结束,阶段性调整基本确立。
三类公司直接受益
随着IPO重启进程,三类上市公司有望直接受益。
一、上市券商因承销收入增加而受益。根据统计显示,A股共有32家拟上市公司在2008年已经通过证监会审核等待上市,这些“准上市公司”总发行规模超过700亿元,如果能顺利完成这些项目,将会为券商带来18亿-24亿元的承销收入。从32个项目的预计发行股数来看,除中金公司承担的一家超过120亿股的项目外,其他均为中小型项目。从承销商来看,上市券商海通证券和国金证券分别拥有2个和1个项目,而广发证券拥有3个项目,均为5000万股以下的小项目。因此,从承销商来看,中小型证券公司的受益程度要高于大型券商。另外,申银万国认为,IPO重新开闸对券商股的信心作用大于实质作用。券商投行业务收入占比仍相对较低,且业务成本相对较高,从营业利润的角度看,投行业务影响相对有限;但IPO重启会使得市场对于券商的直投及自营业务等重燃信心,尤其是对于冗余资本较多,利用效率低下的中信、海通而言,其自营业务获利能力将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